[发明专利]一种紧凑型多分幅阴影和纹影成像仪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88235.1 | 申请日: | 2022-05-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9394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袁鹏;李欣焱;郑坚;黄浩彬;高凡;吴立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01 | 分类号: | G01N21/01;G01N21/73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迪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51 | 代理人: | 安丽 |
地址: | 230026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紧凑型 多分幅 阴影 成像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紧凑型多分幅阴影和纹影成像仪,包括:脉冲光源及目标靶系统、像传递系统、多分幅模块系统和成像记录系统。本发明具有光路搭建简易且紧凑,多分幅实现简单的优点。能利用简单的几片分束镜完成以往复杂光路才能实现的多分幅,在调节分幅数目与分幅间隔的可操作性上有巨大优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紧凑型多分幅阴影和纹影成像仪,属于激光等离子体的阴影和纹影成像诊断领域。
背景技术
在惯性约束聚变的研究过程中,对于冕区等离子体的诊断主要有成像型与非成像型诊断,对于成像型诊断而言,冕区等离子体的阴影、纹影成像诊断是目前主要采用的诊断方式之一。等离子体的阴影图像敏感于等离子体密度梯度的二阶导,而纹影图像敏感于等离子体密度梯度的一阶导。在对等离子体的诊断中,两者通常一起使用,对不同密度区间的等离子体形貌进行诊断。
常用的阴影、纹影成像诊断一般只能获取某一个时刻的等离子体阴影/纹影图像,如果要对同一物理过程获取不同时刻的等离子体阴影、纹影图像,一般采用的方式是在不同发次中,调节诊断光延时,获取不同时刻的等离子体阴影、纹影图像。然而对于惯性约束聚变而言,发次十分珍贵,发次之间的一次性很难保证,因此如果能够在同一发次中对等离子体的状态进行多个时刻的阴影、纹影诊断,将大大提高诊断效率,同时也能够避免发次之间不一致性所带来的问题。
目前已有几种多分幅技术,可以实现在单发次中实现多个时刻的等离子体阴影、纹影图像记录。然而它们的实现方式主要是通过光学方法生成诊断脉冲串,脉冲串之间具有时间间隔,在后端通过空间(Rev.Sci.Instrum.83,043501(2012))、时间(Rev.Sci.Instrum.91,033711(2020))或频谱(Opt.Lett.31,1636-1638(2006))上的分离进行分离记录,多分幅实现方式在光路排布上不简单、不紧凑,同时在光路搭建完成后,分幅数目与分幅间隔基本已经固定,分幅数目与分幅时间间隔切换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问题:针对现有多分幅技术光路搭建困难,光路排布不紧凑,分幅数目与分幅时间间隔切换困难的缺点,提供一种紧凑型多分幅阴影和纹影成像仪,具有光路搭建简易且紧凑,多分幅实现简单的优点。能利用简单的几片分束镜完成以往复杂光路才能实现的多分幅,在调节分幅数目与分幅间隔的可操作性上有巨大优势。
本发明技术解决方案:一种紧凑型多分幅阴影和纹影成像仪,包括:脉冲光源及目标靶系统100、像传递系统200、多分幅模块系统300、成像记录系统400;
脉冲光源及目标靶系统100,由纳秒长脉冲激光器1产生的一束脉冲光经过由目标靶2产生的等离子体后,成为携带等离子体信息的信号光,经过第一透镜3后入射到像传递系统200;
像传递系统200,用于接收信号光,并对等离子体的像进行像传递,导入到多分幅模块系统300中;
多分幅模块系统300,用于接收信号光并在此处完成对信号光的延时;信号光在多分幅模块系统300里不断地进行透射与反射,形成多束具有不同延时的信号光,入射到成像记录系统400里。
成像记录系统400用于接收经过多分幅模块系统300后的多束具有不同延时的信号光,同时将不同延时的信号光成像到门控相机10的记录面上,在门控相机10的记录面上会出现多个具有不同延时的等离子体的像,门控相机10对不同延时的等离子体的像进行门控记录,实现多分幅成像记录;
所述脉冲光源及目标靶系统100由纳秒长脉冲激光器1与目标靶2组成,在具体实验时,另有一束脉冲激光聚焦到目标靶上,用于产生等离子体;纳秒长脉冲激光器1与目标靶2光路连接;由长脉冲激光器产生的一束脉冲光经过由目标靶2产生的等离子体后,成为携带等离子体信息的信号光,经过第一透镜3后入射到像传递系统200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8823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