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梯形丝杠副径向配作间隙控制技术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87114.5 | 申请日: | 2022-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808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王飞杰;田跃军;刘来运;陈然;束红林;高震;刘亚喆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航天液压气动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17 | 分类号: | G06F30/17;G06F30/20;F16H25/24 |
代理公司: |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5 | 代理人: | 张彬 |
地址: | 4511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梯形 丝杠副 径向 间隙 控制 技术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梯形丝杠副径向配作间隙控制技术方法,涉及梯形丝杠副径向配作间隙技术领域,解决非标准中螺纹规格的实际加工难题,补充非标准中梯形丝杠副的加工技术参数,从梯形丝杠副中梯形螺纹公差的选择、梯形丝杠和配作螺母螺纹中径极限偏差的确定、实际加工过程中内螺纹和外螺纹中径处的实际法向齿厚值的测量、梯形丝杠副径向配作间隙的控制、编制梯形丝杠副配合间隙VB计算程序等过程得到了梯形丝杠副径向配作间隙满足验收要求的整套技术方案,引进了一种新方法来控制内螺纹和外螺纹的中径处齿厚值。该技术方法对梯形丝杠副的加工提供技术支持和方法指导,为行业的快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梯形丝杠副径向配作间隙技术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梯形丝杠副径向配作间隙控制技术方法。
背景技术
梯形丝杠副具有将螺旋运动转化成直线运动的功能,转换效率约为70%,梯形丝杠副相较其他类型丝杠来说导程比较大,可以实现在低速转动时提供较快的进给,并且承载能力强,广泛地应用于机床、矿山、医疗、国防等领域。
梯形丝杠副包含梯形丝杠和配作螺母两个零件。目前,梯形丝杠副的加工主要是依据机械行业标准JB/T 2886-2008进行的,其中梯形丝杠副的径向配作间隙是其验收合格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决定其传动性能的一项关键因素。梯形丝杠副的径向配作间隙是否合格是通过梯形丝杠和配作螺母的中径公差来保证的,因此梯形丝杠副满足验收条件的关键是控制梯形丝杠的外螺纹和配作螺母的内螺纹的中径偏差。查阅机床梯形丝杠、螺母技术条件,可根据机械行业标准JB/T 2886-2008(5.6.1)的表6查得梯形丝杠的螺纹中径,配作螺母螺纹中径的极限偏差需根据螺母与丝杠配作的径向间隙进行控制,配作的径向间隙见机械行业标准JB/T 2886-2008(5.7.2)的附表B。然而,技术标准中的螺距范围是2~20,非标准中的螺纹规格无法按照此技术标准螺距范围加工。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梯形丝杠副径向配作间隙控制技术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非标准梯形丝杠副径向配作间隙难以确定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梯形丝杠副径向配作间隙控制技术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需要加工的梯形丝杠副的制造精度要求和梯形丝杠的螺纹有效长度依照机械行业标准JB/T 2886-2008的附表B选取对应的径向间隙值,利用间隙配合公式:最大间隙值Xmax=ES-ei、最小间隙值Xmin=EI-es,其中,ES为孔的上偏差;es为轴的上偏差;EI为孔的下偏差;ei为轴的下偏差,梯形丝杠为轴,配作螺母为孔;结合外螺纹中径等级公差值,设定目标梯形丝杠副中梯形丝杠的外螺纹和配作螺母的内螺纹的中径处极限偏差尺寸,得出目标间隙;
S2:使用CAD设计软件画出附有极限偏差尺寸状态下的内螺纹和外螺纹槽型图,利用CAD设计软件标注并测量得出附有极限偏差尺寸状态下的梯形丝杠和配作螺母中径处的齿厚值,进而得到梯形丝杠和配作螺母中径处法向齿厚设定值范围;
S3:根据步骤S2得出的齿厚值,进行加工得到梯形丝杠和配作螺母零件,利用齿厚数显卡尺对内螺纹和外螺纹中径处的法向齿厚进行测量并记录为实际法向齿厚值;
S4:对加工出来的零件进行编号,根据步骤S3测量出的实际法向齿厚值与步骤S2中的法向齿厚设定值范围进行对比分析,判断是否满足加工要求;对实际法向齿厚值在法向齿厚设定值范围外的零件进行配作加工。
优选的,所述步骤S4中的对比分析满足公式:其中A为梯形螺纹的牙型半角,P为梯形螺纹的螺距,x1为梯形丝杠外螺纹中径处的齿厚值,x2为配作螺母内螺纹中径处齿厚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航天液压气动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河南航天液压气动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871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