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钢筋保护层工前快速测量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87065.5 | 申请日: | 2022-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777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陶煜峰;李环宇;汪一格;陈太福;郭广银;郑波涛;周翔;杨雁君;黄俊洪;彭维 | 申请(专利权)人: | 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广州市高速公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02 | 分类号: | G01B5/02;E04C5/1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谢嘉舜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筋 保护层 快速 测量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筋保护层工前快速测量装置及方法,包括主体测尺、前支点装置的锚点装置和前支点装置的锚固板,所述主体测尺套设有前支点装置和后支点装置,所述前支点装置由前支点装置的锚点装置、前支点装置的锚固板、前支点装置的套箱和前支点装置的卡槽组成,所述前支点装置由后支点装置的锚点装置、后支点装置的锚固板、后支点装置的套箱和后支点装置的卡槽组成。该具有钢筋保护层工前快速测量装置及方法,可实现对钢筋保护层工前快速测量,结构合理、传力途径清晰,受力安全可靠,既可有效解决传统使用尺子测量钢筋保护层繁琐的问题,又可以避免传统使用尺子测量钢筋保护层精确度低、操作耗时、耗工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施工保护层测量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钢筋保护层工前快速测量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混凝土保护层指钢筋混凝土构件中,起到保护钢筋避免钢筋直接裸露的那一部分混凝土,从混凝土表面到最外层钢筋公称直径外边缘之间的最小距离,对后张法预应力筋,为套管或孔道外边缘到混凝土表面的距离。保护层最小厚度的规定是为了使混凝土结构构件满足的耐久性要求和对受力钢筋有效锚固的要求。
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桥梁工程、房屋建筑、市政工程中被广泛采用的结构形式。在我们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的日常工作中,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实体质量的检查监督无疑是一个重点。由于钢筋混凝土工程量大面广,在检查中我们经常发现一些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保护层厚度控制不严,造成钢筋位置不准。再加上模板尺寸偏差较大等因素造成钢筋保护层超标,并且在混凝土浇筑后,又不能直观的看到其内部结构,因而给工程质量带来隐患。
除了原材料质量因素以外,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的钢筋保护层偏差直接影响到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力学性能及耐久性,关系到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及使用寿命。因此,参与建设、施工的各方均应足够重视并关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保护层问题。
1、从力学角度分析,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是由钢筋和混凝土组成。从原材料的力学性能而言,钢筋具有较强的抗拉强度;混凝土则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而其抗拉强度却很低。这种组合发挥了它们各自的优势性能,共同承担结构构件所承受的外部荷载。因此,一般我们在考虑钢筋混凝土的受力条件时,着重考虑的是混凝土的受压应力和钢筋的受拉应力。而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钢筋的实际受拉应力是否能与设计计算应力相吻合,主要取决于钢筋在结构中的位置是否正确。这也正是我们要求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的主要原因。一般来讲,无论是梁还是板,受拉钢筋总是应尽量靠近受拉一侧混凝土构件的边缘。如挑梁的受力筋应设在构件上部受拉区,如果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大,轻则由于钢筋不能有效发挥其应有的抗拉作用,而使混凝土受拉应力超标产生裂缝,重则由于悬挑结构上部钢筋所受拉力的力矩高度变小,而使钢筋受拉应力超标发生结构断裂。此类事故在建设史上并不少见。再比如,大面积的现浇楼板,下排钢筋如果垫得过高,保护层过大,在外加荷载作用下,混凝土下部受拉应力超标,也会产生板底裂缝。
2、从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分析,钢筋与混凝土之所以能共同工作,是因混凝土硬化并达到一定强度后,两者之间建立了足够的粘结强度,这种相互作用力称为握裹力。钢筋在混凝土中的保护层必须具有一定的厚度,才能保证混凝土与钢筋之间的握裹力。如果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小,钢筋过分靠近结构构件的边缘,容易造成钢筋露筋或钢筋受力时表面混凝土剥落,直接导致握裹力的减小。另外,钢筋保护层过小,表层混凝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碳化,边缘钢筋失去保护作用而导致钢筋锈蚀,钢筋与混凝土之间也会失去粘结力,从而使构件的承载力降低,严重时还会导致整个结构体系的破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广州市高速公路有限公司,未经保利长大工程有限公司;广州市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8706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交互式影像训练装备
- 下一篇:一种超高频UHF读写器信号放大装置及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