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疏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81841.0 | 申请日: | 2022-05-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977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瞿广飞;王作亮;陈修平;金彩悦;任远川;吴丰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20/10 | 分类号: | B01J20/10;B01J20/08;B01J20/04;B01J20/28;B01J20/30;C02F1/28;B01D53/02;C09D1/00;C09D7/62;B82Y30/00;B82Y40/00;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昆明同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53214 | 代理人: | 苏芸芸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疏水 纳米 材料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超疏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其是将钾水玻璃、结构导向剂、去离子水混合后,加热搅拌后将微硅粉分批加入到混合物中充分反应,得到硅溶胶,硅溶胶焙烧粉碎后得到纳米介孔二氧化硅;将硅烷偶联剂加入到无水乙醇中搅拌均匀,然后将纳米介孔二氧化硅加入到硅烷偶联剂‑乙醇溶液中,超声处理,室温陈化;将电石渣和铝灰焙烧后与FeS2混合破碎,并加入到无水乙醇溶液中搅拌混匀后,在超声下加入偶联剂搅拌混匀后,加入到陈化后的溶液中,混匀后得到超疏水纳米材料;本发明材料具有较好超疏水性能,在处理污染废水中有较强的吸附性能且容易分离再回收利用,用作防水涂层,其接触角150°,滚动角10°,且对污染气体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疏水材料与水污染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超疏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近年来超疏水纳米材料备受人们关注。超疏水是一种新型材料,在自然界中,许多植物叶表面、鸟禽羽毛都具有超疏水性的特点。我们将超疏水定义为材料表面稳定接触角>150°,滚动接触角<10°时的这类材料为超疏水材料。现如今,超疏水纳米材料因其优异的防水、防污、防腐蚀等性能已经被广泛用于油水分离领域、自清洁领域、医学领域、防覆冰领域等。目前,研究人员已经使用各种基材,如硅基、碳基、高分子基等材料来合成坚固、稳定和耐用的超疏水涂层。虽然关于超疏水材料研究已有很多报道,但大多数超疏水材料还存在原材料成本高、疏水性能差等问题无法工程化应用。
现在的纳米超疏水材料的制备中普遍存在成本高、改性剂价格昂贵,改性制剂有毒,存在污染环境的潜在风险,未达到超疏水性能要求且工艺繁琐等问题,极大的限制了其在一些行业的应用。
发明内容
针对传统疏水性材料具有防水性能差、制备成本较高、工艺繁琐,对环境具有一定污染风险等缺点,本发明提出了一种超疏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利用工业副产物微硅粉、电石渣、铝灰为主要原料制备超疏水纳米材料,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废水的处理中,利用防水性能解决吸附材料和水难分离、二次再生困难等问题,或作为防水涂层净化污染气体,本发明可以增加工业副产物微硅粉、电石渣、铝灰的资源化利用途径,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本发明超疏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钾水玻璃、结构导向剂、去离子水混合后,在80~85℃下加热搅拌30~60min,然后将微硅粉分批加入到混合物中充分反应,得到硅溶胶,将硅溶胶置于450~550℃下焙烧4~6h,粉碎后得到纳米介孔二氧化硅;
所述钾水玻璃的添加量为微硅粉质量的20%~30%,结构导向剂为微硅粉质量的20%~30%;所述结构导向剂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四乙基氢氧化铵、三乙胺中的一种或几种;
(2)将硅烷偶联剂加入到无水乙醇中搅拌均匀,然后将纳米介孔二氧化硅加入到硅烷偶联剂-乙醇溶液中,在50~60℃下超声处理30~60min,室温陈化;
硅烷偶联剂为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几种,硅烷偶联剂的添加量为介孔二氧化硅质量的40%~50%;
(3)将电石渣和铝灰在800~900℃下焙烧1~3h后与FeS2混合破碎,并加入到无水乙醇溶液中搅拌混匀后,在超声下加入偶联剂搅拌混匀后,加入到步骤(2)陈化后的溶液中,混匀后得到超疏水纳米材料;
所述电石渣和铝灰的质量比为1:1~1.5,铝灰与FeS2的质量比为1:1.5~2.0,电石渣、铝灰、FeS2总质量: 偶联剂质量为1:0.5~1,电石渣添加量为介孔二氧化硅质量的12%~14%,偶联剂为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几种。
所述微硅粉取自于硅冶炼行业,粒径为5nm~80nm,含水率为4%~6%;电石渣主要取自于能源厂,通过破碎筛分处理后粒径为20nm~30nm、含水率为2%~8%;铝灰主要取自于电解铝行业产生的二次铝灰,通过破碎筛分处理后粒径为15nm~60nm、含水率为3%~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818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