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降低蓟马成虫体内TSWV带毒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577058.7 | 申请日: | 2022-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941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1 |
发明(设计)人: | 杨金广;袁莲莲;李莹;葛明;焦裕冰;宋丽云;申莉莉;王凤龙;褚贵德;薛新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黑龙江省大地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N43/36 | 分类号: | A01N43/36;A01N25/28;A01P1/00;A01G7/06;A01G13/00 |
代理公司: | 山东三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308 | 代理人: | 张立得 |
地址: | 26610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降低 成虫 体内 tswv 带毒量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降低蓟马成虫体内TSWV带毒量的方法,属于病毒防治技术领域。本发明将灵菌红素制备成缓释制剂,并选择在蓟马蛹期灌施土壤,以利用蓟马蛹期不活动的特性,使其被迫接受灵菌红素缓释制剂的作用,降低蓟马蛹体内的带毒量,从而最终降低了蓟马成虫的体内带毒量,大大减小了蓟马成虫向其它植物传播番茄斑萎病毒的风险。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病毒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降低蓟马成虫体内TSWV带毒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番茄斑萎病毒(TSWV)是一种危害农业生产的重要病毒,主要通过汁液接触传染,只要寄主有伤口,即可侵入。番茄斑萎病毒的寄主植物非常广泛,侵染粮食、烟草、蔬菜及花卉等多种作物后可产生严重危害甚至绝产。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番茄斑萎病毒病发生流行日趋严重,目前已成为全世界10种危害性最大的植物病毒之一。
番茄斑萎病毒主要通过介体蓟马以取食植株传播病毒,蓟马一旦获毒可终生带毒。蓟马一年四季均有发生,春、夏、秋三季主要发生在露地,冬季主要在温室大棚中,世代重叠,终年繁殖。一般发生高峰期在秋季或入冬的11-12月份,3-5月份则是第二个高峰期。蓟马害虫的生活史分别由卵、若虫(1龄和2龄若虫)、蛹(伪蛹)和成虫四个阶段组成。蓟马若虫在叶背取食到高龄末期停止取食,落入表土化蛹,蛹期通常不食不动,后羽化为成虫破土而出,活动范围变广,能够通过取食新植物而造成新种和新株系之间的相互危害,破坏力明显增大。因此,如何降低蓟马成虫向地上植物传播番茄斑萎病毒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向地下土壤灌施化学农药以在蓟马成虫前将其杀灭,可以有效将番茄斑萎病毒禁锢在土壤内,是当前防治番茄斑萎病毒的主要措施。但是,长期使用化学农药会造成土壤环境的污染,最终危害人类健康。
发明内容
除了化学农药外,目前并没有其它安全高效的方式在蓟马成虫前将其杀灭在土壤中,为此,本发明尝试以降低蓟马成虫体内的带毒量,来控制蓟马成虫向地面植物广泛传播番茄斑萎病毒。
灵菌红素类化合物(Prodigiosins,PGs)是微生物的天然次生代谢物,具有灵菌红素(Prodigiosin,PG)三吡咯骨架,生物活性广泛,对番茄斑萎病毒具有抑制作用,而且对环境安全。直接向地下灌施灵菌红素,并不能达到有效降低蓟马成虫体内带毒量的防治效果,主要存在以下两点原因:第一,灵菌红素在自然环境中易降解、药效短;第二,蓟马若虫会远离灵菌红素,导致效果降低。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难题,我们将灵菌红素制备成缓释制剂,并选择在蓟马蛹期灌施土壤,以利用蓟马蛹期不活动的特性,使其被迫接受灵菌红素缓释制剂的作用,降低蓟马蛹体内的带毒量,从而最终降低了蓟马成虫的体内带毒量,大大减小了蓟马成虫向其它植物传播番茄斑萎病毒的风险。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降低蓟马成虫体内TSWV带毒量的方法,具体为:在蓟马蛹期向土地灌施灵菌红素缓释制剂,抑制蓟马蛹体内的带毒量,从而最终降低蓟马成虫体内的带毒量。
上述灵菌红素缓释制剂的浓度为200~400μg/mL。
上述灵菌红素缓释制剂的灌施方法为:对植物进行灌根处理,每株植物灌施100~200mL灵菌红素缓释制剂。
将灵菌红素制备成缓释制剂所采用的包覆材料,应当具备如下特点:在生物降解性、相容性、粘附性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性能,能够起到防止包覆物突释,控制包覆物释放速度的作用。优选地,可采用海藻酸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灵菌红素缓释制剂,由灵菌红素、水杨酸和海藻酸钠组成。优选地,海藻酸钠、灵菌红素和水杨酸的质量比为1:2:1。在制备灵菌红素缓释制剂过程中,可选择使用乳化剂,优选地,乳化剂为吐温-20。
本发明所述灵菌红素缓释制剂中的灵菌红素,其结构式如下述式Ⅰ所示,其制备方法参见发明专利CN103387529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黑龙江省大地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黑龙江省大地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7705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