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餐厨垃圾降解用复合菌剂的开发和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76830.3 | 申请日: | 2022-05-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368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尔泉;金鹏;方敏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联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N1/20 | 分类号: | C12N1/20;B09B3/00;C12R1/07;C12R1/125;C12R1/10;C12R1/11 |
代理公司: | 福建炼海律师事务所 35262 | 代理人: | 许育辉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降解 复合 开发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餐厨垃圾降解用复合菌剂的开发和应用,属于餐厨垃圾降解技术领域,所述复合菌剂由贝莱斯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复配组成,枯草芽孢杆菌主要分泌蛋白酶,巨大芽孢杆菌主要分泌脂肪酶,地衣芽孢杆菌主要分泌淀粉酶,贝莱斯芽孢杆菌主要产生抑菌效果,能有效抑制毛霉菌等杂菌的生长。本发明的复合菌剂中包含的菌株(贝莱斯芽孢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杂菌(毛霉菌和金黄色葡萄糖球菌等)有明显抑制作用,投入24h后,餐厨垃圾处理器周边无酸腐异味产生,且复合菌剂活菌含量高,代谢效果好,可以高效降解餐厨垃圾中的主要成分,24h降解率可以达到95%以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餐厨垃圾降解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餐厨垃圾降解用复合菌剂的开发和应用。
背景技术
餐厨垃圾是餐饮垃圾和厨余垃圾的总称,是城市生活垃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含水率高、有机质占比高、含盐高、易生化降解等特点。目前,我国餐厨垃圾处理技术主要包括传统处理技术和资源化处理技术。其中传统处理技术主要有填埋法、焚烧法等。其中填埋法处理资源化水平极低,并以污水量大、污水处理困难、堆体稳定性差造成极大资源浪费,焚烧法又因餐厨垃圾含水量高,会增加焚烧成本,且导致焚烧炉内燃烧不完全,造成环境污染。资源化处理技术主要有好氧堆肥、饲料化处理、厌氧发酵等,主要为生物处理技术,利用微生物自然生长繁殖,使存储垃圾中的有机质降解。最终达到资源再利用的目的。然而,目前餐厨垃圾处理用菌种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复合菌剂含菌量不达标,导致生物发酵处理周期长,处理过程中杂菌横生,导致餐厨垃圾中有机质发生腐败,伴随有强烈酸腐味道,造成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复合菌剂含菌量不达标,导致生物发酵处理周期长,处理过程中杂菌横生,导致餐厨垃圾中有机质发生腐败,伴随有强烈酸腐味道,造成环境污染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餐厨垃圾降解用复合菌剂的开发和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餐厨垃圾降解用复合菌剂,所述复合菌剂由贝莱斯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复配组成,其中,贝莱斯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巨大芽孢杆菌比例为(1-3):(1-3):(1-3):(0.5-2),枯草芽孢杆菌主要分泌蛋白酶,巨大芽孢杆菌主要分泌脂肪酶,地衣芽孢杆菌主要分泌淀粉酶,贝莱斯芽孢杆菌主要产生抑菌效果,能有效抑制毛霉菌等杂菌的生长。
一种餐厨垃圾降解用复合菌剂的开发和应用,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富集培养基配方:
S2、筛选培养基;
S3、取餐厨垃圾处理器中样品,在无菌条件下,分别加入100mL各单一菌种富集培养基中(接种量为质量比5%,即100mL培养基接种5g样品),置于摇床内震荡培养7d(200rpm,37℃),之后取1mL培养液再次接入各单一菌种富集培养基中,再次进行富集培养,共重复三次;
S4、将各单一菌种重复三次富集培养的培养液进行梯度稀释后,分别采用各单一菌种产酶筛选用平板培养基进行平板涂布实验,筛选出各单一菌种产酶最强的菌株(即选取涂布平板上菌落周边透明圈或变色圈最大的菌落,重复进行液体增菌扩培和平板稀释涂布三次,至得到纯菌落为止),将得到的单一菌种纯菌落接种到改良葡萄糖蛋白胨斜面试管培养基上进行培养(37℃)至形成菌苔,保存至4℃冰箱内备用;
S5、联系第三方检测机构,对分离出来的各个单一菌种进行16s rRNA检测,确定菌属;
S6、分别对各个单一菌种进行增菌扩培,制作复合菌剂的种子培养液后,进行接种,开始混菌发酵,生产复合菌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S1中,需要用到多种菌株,分别为淀粉降解菌、蛋白质降解菌、脂肪降解菌和纤维素降解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联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联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768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