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雷电冲击力振动测量传感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74220.X | 申请日: | 2022-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122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发明(设计)人: | 谢敏骐;肖慈恩;卞嘉鹏;陈秀华;范寅;刘亚坤;陈致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H11/02 | 分类号: | G01H11/02;G01H11/06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彭瑶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电磁感应 原理 雷电 冲击力 振动 测量 传感器 | ||
1.一种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雷电冲击力振动测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与试验板的测量点连接的振动传动机构(1),用以为振动传动机机构(1)提供磁场的强磁源(2),与振动传动机构(1)连接的数据采集装置(3),以及用以隔绝放电过程中产生的强磁环境的屏蔽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雷电冲击力振动测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传动机构(1)包括与试验板的测量点连接的连杆(11)及与连杆(11)的另一端连接的切割线(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雷电冲击力振动测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强磁源(2)包括对应设置并设有一定间距的N磁极(21)和S磁极(22),连杆(11)与切割线(12)所在平面与N磁极(21)、S磁极(22)之的磁感线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雷电冲击力振动测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采集装置(3)包括与所述切割线(12)依次连接的微电流放大器(31)、示波器(32)和数据处理模块(3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雷电冲击力振动测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11)跟随测量点同步振动,使切割线(12)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进而切割N磁极(21)和S磁极(22)之间的磁场,将运动转化为点信号,进而产生感应电流,电流通过微电流放大器(31)将切割磁感线产生的微小感生电流放大后,由示波器(32)采集,并通过数据处理模块(33)内处理为所需振动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雷电冲击力振动测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数据处理模块(33)处理所需振动参数的具体内容为:
数据处理模块(33)将示波器(32)采集到的电信号I(t),通过已知的物理参数,获取每一时刻对应的测量点速度随时间变化v(t):
式中,B为磁场强度、L为切割线长度、R为切割线电阻;
根据测量点速度随时间变化v(t),通过积分获取测量点振幅位移随时间变化d(t):
式中,Ti为第i个周期的起始点,t为第i周期内某一时刻,T-1/2为雷电流施加的起始点;
基于所得位移随时间变化d(t),通过插值拟合得到频率随时间变化曲线,令频率fj为:
式中,Tj为第j个周期的起始点;则通过插值拟合获取频率随时间变化曲线,通过拟合曲线,获取施加雷电冲击力载荷后,板件固有频率随板件随冲击损伤的变化过程。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雷电冲击力振动测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N磁极(21)和S磁极(22)分别设有磁极支撑架(2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雷电冲击力振动测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装置包括屏蔽箱(4),所述屏蔽箱(4)由箱体结构包覆铜网组成。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雷电冲击力振动测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11)与测量点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雷电冲击力振动测量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11)为十字形结构,所述切割线(12)胶粘固定在连杆(11)的十字短边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7422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