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炉渣沟流嘴以及排渣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570896.1 | 申请日: | 2022-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074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5 |
发明(设计)人: | 陈生利;陈炯;于美晨;蔡林;欧阳军;徐国庆;蒙万贵;骆昊;陈运东;李兰林;段娟娟;黄卓东;李伟勤;邓亮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7/12 | 分类号: | C21B7/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薛学娜 |
地址: | 512123***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炉渣 沟流嘴 以及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炉渣沟流嘴以及排渣方法,该渣沟流嘴包括壳体和第一驱动装置,壳体设置有贯穿其相对两端的炉渣通道,炉渣通道的第一端用于与高炉的渣沟出口连通,炉渣通道的第二端用于向渣水混合槽排放炉渣,第一驱动装置与壳体连接,第一驱动装置驱动壳体绕所述靠近渣沟出口的一端转动,以使炉渣通道的俯仰角度可调。通过调整炉渣通道的俯仰角度,能够使不同流速时的炉渣从炉渣流嘴流出后均能够落入渣水混合槽内的设定区域,以便炉渣在下落时与冷却水充分混合,保证水淬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炉渣沟流嘴以及排渣方法。
背景技术
在冶金领域中,高炉是炼铁工艺中的主要设备。铁矿石、焦炭等炼铁原料在高炉内进行冶炼并产出铁水和炉渣,铁水和炉渣分离后分别通过铁沟和渣沟排出。渣沟为用于输送炉渣的通道,渣沟的长度达数十米,渣沟的侧壁由耐火材料浇筑而成,渣沟的顶部盖设有隔热顶层。高温熔融状态的炉渣通过渣沟流向渣水混合槽,渣水混合槽与渣沟的出口之间具有1到2米的落差,炉渣流出后在渣沟出口与渣水混合槽之间形成炉渣柱。炉渣出口的下方设置有喷水装置,喷水装置向炉渣柱喷水并和炉渣一同进入渣水混合槽内。该过程中,炉渣与高压水混合发生水淬形成渣水混合物,最后结果过滤、沉淀工艺实现渣水分离。
在生产过程中,炉渣从渣沟流过时,由于炉渣的温度不同、流动性不同,渣沟的侧壁上会出现堵塞粘结。尤其是渣沟靠近其出口的一端,随着温度的降低容易出现粘结堵塞,进而使得炉渣的流速、流向发生变化,炉渣落入渣水混合槽的落点不规则,喷洒装置喷出的水不能与炉渣柱很好的结合,最终导致水淬效果变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高炉渣沟流嘴,其可使炉渣流入渣水混合槽时落点稳定,水淬效果好。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排渣方法,通过调整炉渣通道的俯仰角度,促使炉渣落入渣水混合槽的设定区域,保证水淬效果。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提供的一种高炉渣沟流嘴,包括壳体和第一驱动装置,所述壳体设置有贯穿其相对两端的炉渣通道,所述炉渣通道的第一端用于与高炉的渣沟出口连通,所述炉渣通道的第二端用于向渣水混合槽排放炉渣,所述第一驱动装置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一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壳体绕所述壳体靠近所述渣沟出口的一端转动,以使所述炉渣通道的俯仰角度可调。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包括外壳体和内壳体,所述内壳体穿设于所述外壳体,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外壳体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冷却液的容纳腔,所述外壳体上设置有用于输送所述冷却液的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炉渣通道设置于所述内壳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进液口和所述出液口分别位于所述外壳体相对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进液口为多个,多个所述进液口沿所述外壳体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液为水,所述出液口设置有出水管道,所述出水管道的出口端用于与所述渣水混合槽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与所述壳体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用于驱动所述壳体绕所述壳体的轴线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炉渣通道的横截面呈圆形或椭圆形。
进一步的,所述壳体为铜质材料制成。
还提供一种排渣方法,通过上述的高炉渣沟流嘴向渣水混合槽排渣,检测炉渣在所述炉渣通道内的流速,根据所述流速调节所述炉渣通道的俯仰角度,以使所述炉渣落入所述渣水混合槽内的设定区域。
进一步的,间隔排渣时间T,将壳体绕其轴线方向转动设定角度。
本发明相比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韶钢松山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708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消音器生产检测系统
- 下一篇:静脉图像采集设备及生物识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