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具有隐藏式天线的照明装置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70048.0 | 申请日: | 2022-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351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卢福星;刘荣土;林桂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普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23/00 | 分类号: | F21V23/00;H05B47/19;H05B45/50;H05B45/36;H05B45/20;H01Q1/36;H01Q1/22;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厦门创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32 | 代理人: | 尤怀成;倪君凯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隐藏 天线 照明 装置 及其 制造 方法 | ||
一种具有隐藏式天线的照明装置,其包含灯头、灯管、驱动模块及光源板。灯头包含壳体、至少一金属针脚及隐藏式天线。壳体包含容置部及安装部。至少一金属针脚设置于容置部的一端。隐藏式天线包含本体及延伸部,本体设置于安装部的内表面。驱动模块设置于灯管内,并与至少一金属针脚连接,而延伸部连接至驱动模块。光源板设置于灯管内,并与驱动模块连接。其中,当灯头与灯管组合后,安装部与灯管的一部份间形成夹层,使隐藏式天线位于夹层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照明装置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是一种具有隐藏式天线的照明装置及其制造方法。本发明还涉及此照明装置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由于环保意识抬头,世界各国对高效节能照明装置的需求不断增长。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普遍应用于一些公共场所,例如教室、图书馆,展览馆、酒店等。这些场所在夜晚仍需要照明,但又不方便随时开启或关闭照明装置,故这些场所的照明装置总是以最大功率运作,造成很高的能耗。
因此,各种交互式照明装置被开发出来以降低能耗,使这些照明装置能符合环保的要求。用户能透过智能手机的应用程序与交互式照明装置交换数据或控制交互式照明装置,以节约更多能源。然而,现有的交互式照明装置的近场通讯(NFC)天线通常是与其驱动模块结合。因此,近场通讯天线与用户的智能手机的通讯距离较长,使近场通讯天线与用户的智能手机间的通讯的灵敏度降低。
另外,发光二极管照明装置也可做为植物灯。光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有三个,包含光照强度,光照波长和光照时间。光照时间容易调控,但光照波长和光照亮度确是较为难以调控的。然而,当植物灯使用一段时间后,蓝光发光二极管的光衰会比红光发光二极管严重,使其光照强度及光照波长产生变化。例如,植物灯的红光与蓝光的比例为8:1时能有效地帮助某种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然而,当植物灯使用一段时间后,植物灯的红光与蓝光的比例无法维持在上述最佳比例,导致植物灯无法有效地帮助植物的生长。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具有隐藏式天线的照明装置,其包含灯头、灯管、驱动模块及光源板。灯头包含壳体、至少一金属针脚及隐藏式天线。壳体包含容置部及安装部。至少一金属针脚设置于容置部的一端。隐藏式天线包含本体及延伸部,本体设置于安装部的内表面。驱动模块设置于灯管内,并与至少一金属针脚连接,而延伸部连接至驱动模块。光源板设置于灯管内,并与驱动模块连接。其中,当灯头与灯管组合后,安装部与灯管的一部份间形成夹层,使隐藏式天线位于夹层中。
在一实施例中,隐藏式天线的辐射体分布于本体的二侧及延伸部的二侧,而本体的长度为本体的宽度的1.5倍或以上,且安装部在与灯管的中心轴垂直的方向上与灯管的部份重合。
在一实施例中,延伸部经过容置部及安装部以连接至驱动模块。
在一实施例中,照明装置更包含脉宽调变信号多输出模块及输出端,脉宽调变信号多输出模块用于将隐藏式天线接收的调整信号转换为多个脉宽调变信号,并透过输出端输出至驱动模块以驱动光源板。
在一实施例中,隐藏式天线为近场通讯天线。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又提出照明装置的制造方法,其包含下列步骤:提供灯头,灯头包含壳体、至少一金属针脚及隐藏式天线;将至少一金属针脚设置于壳体的容置部的一端;将隐藏式天线的本体设置于壳体的安装部的内表面,并将隐藏式天线的延伸部连接至驱动模块;使驱动模块与至少一金属针脚连接;将光源板设置于灯管内,并与驱动模块连接;以及将灯头与灯管组合,使安装部与灯管的一部份间形成夹层,且使隐藏式天线位于夹层中。
在一实施例中,隐藏式天线的辐射体分布于本体的二侧及延伸部的二侧,而本体的长度为本体的宽度的1.5倍或以上,且安装部在与灯管的中心轴垂直的方向上与灯管的部份重合。
在一实施例中,将隐藏式天线的本体设置于壳体的安装部的内表面,并将隐藏式天线的延伸部连接至驱动模块的步骤更包含:使延伸部经过容置部及安装部以连接至驱动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普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普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700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轻质高强度球棒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市政污水收集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