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功能化硅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567341.1 | 申请日: | 2022-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533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杨南超;杨晓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硒诺唯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20/22 | 分类号: | B01J20/22;B01J20/28;B01J20/30 |
代理公司: | 苏州国诚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93 | 代理人: | 李小叶 |
地址: | 215100 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功能 硅胶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功能化硅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功能化硅胶材料是将芳香酯基团负载于介孔二氧化硅上,然后用疏水基团对材料进行封端得到的一种反向硅胶材料,其具有吸附率高、吸附容量大、吸附过程简单、易于工业化规模使用的优点,可高效吸附食品中的塑化剂,对提高食品安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材料合成以及食品安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功能化硅胶材料,以及制备方法和其在去除食品中塑化剂上的应用。
背景技术
塑化剂从化学结构分类有脂肪族二元酸酯类、苯二甲酸酯类(包括邻苯二甲酸酯类、对苯二甲酸酯类)、苯多酸酯类、苯甲酸酯类、多元醇酯类、氯化烃类、环氧类、柠檬酸酯类、聚酯类等多种。
塑化剂产品种类多达百余种,但使用的最普遍的即是一类称为邻苯二甲酸酯类(或邻苯二甲酸盐类亦称酞酸酯)的化合物。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的常见品种包括:食品中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烯丙酯(DAP)、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DIBP)、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邻苯二甲酸二(2-甲氧基)乙酯(DMEP)、邻苯二甲酸二(4-甲基-2-戊基)酯(BMPP)、邻苯二甲酸二(2-乙氧基)乙酯(DEEP)、邻苯二甲酸二戊酯(DPP)、邻苯二甲酸二己酯(DHXP)、邻苯二甲酸丁基苄基酯(BBP)、邻苯二甲酸二(2-丁氧基)乙酯(DBEP)、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DCHP)、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苯酯(DPhP)、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DNO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邻苯二甲酸二壬酯(DNP)。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具有肝毒性、肾毒性、危害男女生殖系统、引发婴幼儿激素失调及致癌的潜在风险。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食品中DIDP,DINP的最大限量为9mg/kg,DBP最大限量为0.3mg/kg,其它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最大限量为0.5mg/kg。
随着食品中塑化剂超标问题不断被发现,塑化剂的去除方法近些年来逐渐引起了相关研究者的高度重视。现有的去除塑化剂的方法包括:溶剂萃取法、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法、生物降解法、高级氧化法、吸附法。对于脱除食品中的塑化剂,溶剂萃取法去除效率低,需大量溶剂反复萃取,溶剂消耗量大;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法、生物降解法、高级氧化法难以工业化使用;吸附法因具有吸附过程简单、应用灵活等优势成为去除食品中塑化剂的主要技术之一。现有吸附法去除食品中塑化剂的方法有:活性炭吸附、专用大孔树脂吸附、硅胶柱色谱法。
中国专利CN109289307B公开了一种用分子筛或碳分子筛脱除提取物中塑化剂的方法,该方法将塑化剂超标的原料经前处理之后,与塑化剂吸附介质混合,收集脱除塑化剂的提取物。该发明仅简单的提到邻苯二甲酸二(α-乙基已酯)(DEH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和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并未涉及到任何具体数据,具体吸附效果尚未报道。
中国专利CN105503974A公开了一种以大孔树脂为吸附剂,吸附去除甜菊糖苷产品中残留的塑化剂,其中,脱塑专用树脂的预处理和再生需要使用大量的酸、碱、乙醇等,不仅增加了污水处理的难度,而且提高了生产成本,其应用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中国专利CN107216946A公开了一种利用硅胶色谱柱去除鱼油中塑化剂的方法,该方法的整个层析过程为吸附、解析、再吸附、再解析,且每次处理量为:鱼油的质量为硅胶色谱填料的0.05-0.5倍,去除塑化剂的整个过程是吸附、解析、再吸附、再解析,单次样品处理量较小,且用到3种溶剂解析,吸附过程较复杂。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开发一种对食品中塑化剂吸附率高,吸附容量大,吸附过程简单,易于工业化规模使用的吸附剂对食品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功能化硅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功能化硅胶材料具有吸附率高、吸附容量大、吸附过程简单、易于工业化规模使用的优点,可高效吸附食品中的塑化剂,对提高食品安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硒诺唯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硒诺唯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673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