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固体废弃物分选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10567117.2 | 申请日: | 2022-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014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8 |
发明(设计)人: | 陈海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梅州市东南金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C1/30 | 分类号: | B03C1/30;B07B1/28;B08B15/04 |
代理公司: | 安徽宏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250 | 代理人: | 杨伟 |
地址: | 5140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体 废弃物 分选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固体废弃物分选装置,涉及垃圾处理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外壳体,外壳体与侧板构成腔体,腔体内对称安装有阻隔部一和阻隔部二,阻隔部一和阻隔部二在腔体内形成三个通道,其中,三个通道包括两个出料通道和一个进料通道,进料通道的上层安装有分筛部,进料通道的下层安装有若干个筛板,筛板的底端与阻隔部一上开有的出料口二或阻隔部二上开有的出料口三相对应,外壳体上设有与进料通道连通的进料口。本发明转轮叶片内设有线圈,线圈的金属导体从最高处向下转动的过程中与金属片接触,实现线圈通电,实现转轮的叶片具有磁性,便于对建筑垃圾石料中的磁性金属进行筛选。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体废弃物分选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业也同时快速发展,相伴而产生的建筑垃圾日益增多,建筑垃圾是指建设、施工单位或个人对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和管网等进行建设、铺设或拆除和修缮过程中所产生的渣土、弃土、弃料和淤泥及其他废弃物,其中,建筑垃圾还混合有大量的混凝土钢筋混合物。
目前,在城市中的建筑垃圾,绝大部分的对策都是采用填埋措施,从而对建筑垃圾进行填埋处理,但是,建筑垃圾中的许多钢筋,可以再加工制造成各种规格的钢材。如果只是采取简易填埋,既造成了土地资源消耗量过大、又使得部分可回收利用的建筑垃圾没有被回收从而造成浪费,而且,目前的建筑垃圾处理设备不能筛选完全,不同规格的物料混在一起,浪费了大量的能源,且在设备运行时,易造成建筑垃圾粉尘污染,环保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固体废弃物分选装置,转轮叶片内设有线圈,线圈的金属导体从最高处向下转动的过程中与金属片接触,实现线圈通电,实现转轮的叶片具有磁性,便于对建筑垃圾石料中的磁性金属进行筛选,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相关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固体废弃物分选装置,包括外壳体,所述外壳体与侧板构成腔体,所述腔体内对称安装有阻隔部一和阻隔部二,所述阻隔部一和阻隔部二在腔体内形成三个通道,其中,三个通道包括两个出料通道和一个进料通道,所述进料通道的上层安装有分筛部,所述进料通道的下层安装有若干个筛板,所述筛板的底端与阻隔部一上开有的出料口二或阻隔部二上开有的出料口三相对应,所述外壳体上设有与进料通道连通的进料口。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体为倒“U”形板体,所述外壳体的两侧开口上均设有沿体,所述外壳体的开口上配合安装有侧板,并通过沿体上安装的螺栓与侧板连接,通过外壳体和侧板构成壳体结构,便于实现壳体结构的安装和拆卸,便于是吸纳对内部零件进行维护。
进一步地,所述阻隔部一的内侧开有弧形开口,所述弧形开口的底面开设有贯穿槽,所述阻隔部一的底端延伸有延伸板,所述延伸板上开设有出料口二,所述弧形开口与出料通道连通,所述弧形开口内设有分筛部,所述贯穿槽与外壳体侧面上开有的出料口一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阻隔部一与阻隔部二结构特征完全相同,所述阻隔部二设有的弧形开口内配合安装有分筛部,所述阻隔部二设有的贯穿槽与对应的出料口一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分筛部包括管体、导电部和转轮,所述管体的上套接有导电部,所述导电部的外侧套接有转轮,所述转轮通过限位环固定在管体上,所述管体安装在两个侧板之间,所述管体的端部穿过侧板开有的安装孔一延伸至侧板的外侧,所述管体的侧面上贯穿有通槽一,所述转轮上开设有与通槽一对应的通槽二,所述管体的出口端上安装有抽风部,通过进料口进入的建筑废弃石料,推动两个转轮的叶片向下转动,从而实现两个转轮均向中间转动,转轮通过限位环固定在管体上,实现转轮带动管体转动;另外管体的出口端上安装有抽风部,转轮上开设有与通槽一对应的通槽二,通过安装的抽风部即风机将产生的浮尘抽走,达到除尘的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导电部包括绝缘管和金属片,所述转轮内部设有与沿导电部外侧面运动的金属导体,属导体运动至金属片时,实现转轮叶片内设有的线圈通电,穿过侧板的螺钉固定在绝缘管端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梅州市东南金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梅州市东南金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671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