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单质硅粉直接氮化的连续生产装备及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65768.8 | 申请日: | 2022-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903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邱建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邱建泉 |
主分类号: | C01B21/068 | 分类号: | C01B21/06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1130 四川省成都市温江***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质 直接 氮化 连续生产 装备 工艺 | ||
1.一种能够将单质硅粉直接氮化的连续生产装备及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布风器(14),布风器(14)上端面的垂直高度方向上重叠了多个陶瓷传热管(1),从下到上的陶瓷传热管(1)内部构成了氮化反应区(30),每个陶瓷传热管(1)外则一周设置有多个电发热元件(9),电发热元件(9)被耐火材料(4)、绝热材料(3)和钢壳(2)所包裹;布风器(14)下端连接有均压室(22),灰斗(23);紧靠布风器(14)的上端面一侧是计量螺旋输送机(13)的出口;氮化反应区(30)出口连接有冷却器(16),产品收集器(17),产品收集仓(18),螺旋输送机(19);电发热元件(9)由温度智能控制器(20)、双向可控硅(21)进行控制。
所述循环回路(25)由氮气加压器(26)、气体流量计(28)、电动调节阀(29)及相应管路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将单质硅粉直接氮化的连续生产装备及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传热管(1)的形状为一圆柱形薄壁中空管,致密不透气,管壁厚通常在5~50毫米范围内,传热管内径通常在100~1000毫米范围内,单管长度通常在300~2000毫米范围内,由导热系数高、抗热震稳定性能好的耐火材料所制成,如石英玻璃、高纯碳化硅、高纯氮化硅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将单质硅粉直接氮化的连续生产装备及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传热管(1)将电发热元件(9)与粉状反应物和生成物隔离开来,并由多个重叠起来,从下到上的陶瓷传热管(1)内部构成了由低温反应区(8)、中温反应区(7)、高温反应区(5)所组成的氮化反应区(30),氮化反应区(30)温度在200~1600℃范围内,氮化反应区(30)工作压力在0~2大气压范围内,氮化反应区(30)高度在500~50000毫米范围内,低温反应区(8)、中温反应区(7)采用导热系数高、抗热震稳定性能好的石英玻璃材质传热管,中温反应区(7)、高温反应区(5)采用导热系数高、抗热震稳定性能好的高纯碳化硅材质、高纯氮化硅材质传热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将单质硅粉直接氮化的连续生产装备及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反应区(8)、中温反应区(7)、高温反应区(5)所组成的氮化反应区(30),各反应区根据不同温度阶段反应速度和停留时间的不同,氮化反应区(30)分别采用相等的管径结构或变化的管径结构,使断面流速产生变化;每个温度反应区可由一节陶瓷传热管(1)构成,也可由多节陶瓷传热管(1)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将单质硅粉直接氮化的连续生产装备及工艺,其特征在于:氮化反应区(30)断面气流速度远大于硅粉的极限速度,使硅粉不仅要悬浮在99.999%的高纯氮气中,而且要随氮气流一起向上流动,在此过程中充分热交换和氮化反应;为使气流输送和氮化反应得到充分保障,在氮化反应区(30)内氮气输送量应为硅粉全部生成氮化硅所需量的1.5~10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将单质硅粉直接氮化的连续生产装备及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布风器(14)结构为耐热金属材料制做成的篦孔板或风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将单质硅粉直接氮化的连续生产装备及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发热元件(9)垂直安放在每个陶瓷传热管(1)外侧一周,数量为3的倍数,每个陶瓷传热管(1)设置的电发热元件(9)为一组独立进行控制,电发热元件(9)采用的发热材料为金属电阻丝、硅碳棒或二氧化锆发热棒。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能够将单质硅粉直接氮化的连续生产装备及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回路(25)将可利用的尾气经产品收集器(17)过滤后,再经氮气加压器(26)加压后重回氮化反应区(30)再利用,根据生产工艺需要,尾气既可经过均压室(22)加入,也可同时单独加入到每个陶瓷传热管(1),由电动调节阀(29)灵活调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邱建泉,未经邱建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6576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