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AN扩展电路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56601.5 | 申请日: | 2022-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852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4 |
发明(设计)人: | 侯月明;汤政鹏;王安邦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三江航天万山特种车辆有限公司;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特种车辆技术中心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 代理人: | 詹守琴 |
地址: | 432000***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an 扩展 电路 | ||
本发明属于特种车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CAN扩展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芯片、从芯片、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第四上拉电阻、第一、第二晶振、第一、第二、第三和第四电容;所述主芯片的第一CAN收发端口连接第一CAN收发电路,所述主芯片的第二CAN收发端口连接第二CAN收发电路,所述从芯片的第一CAN收发端口连接第三CAN收发电路,所述从芯片的第二CAN收发端口连接第四CAN收发电路;所述主芯片与所述从芯片通过通用异步收发传输模块相连。本发明提供的CAN扩展电路节省了主控芯片与CAN控制器通信的大量端口资源,电路占用面积小,成本低,有利于控制器设计的资源合理利益以及控制器的小型化和经济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特种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CAN扩展电路。
背景技术
控制器主控芯片的CAN端口资源普遍较少,为了适应电驱动车辆底盘通信架构需要,控制器应具备4路及以上CAN端口。为此,现有的CAN扩展方法是采用SJA1000等CAN控制器扩展,主控芯片通过SPI等通信方式,与CAN控制器通信,实现多路CAN的扩展。但这样成本高、对主控芯片端口资源占用多且CAN控制器占用体积大,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CAN扩展电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控制器主控芯片CAN端口资源不足,扩展电路体积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CAN扩展电路,包括:主芯片、从芯片、第一上拉电阻、第二上拉电阻、第三上拉电阻、第四上拉电阻、第一晶振、第二晶振、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三电容和第四电容;
所述主芯片的第一CAN收发端口连接第一CAN收发电路,所述主芯片的第二CAN收发端口连接第二CAN收发电路,所述从芯片的第一CAN收发端口连接第三CAN收发电路,所述从芯片的第二CAN收发端口连接第四CAN收发电路;
所述主芯片的第一发送串口与所述从芯片的第一接收串口相连,所述主芯片的第一接收串口与所述从芯片的第一发送串口相连,所述主芯片的第二发送串口与所述从芯片的第二接收串口相连,所述主芯片的第二接收串口与所述从芯片的第二发送串口相连;
所述第一上拉电阻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主芯片的第一发送串口以及芯片供电电源,所述第二上拉电阻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主芯片的第一接收串口以及芯片供电电源,所述第三上拉电阻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主芯片的第二发送串口以及芯片供电电源,所述第四上拉电阻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主芯片的第二接收串口以及芯片供电电源;
所述主芯片以及所述从芯片的电源相关引脚分别连接至芯片供电电源,所述主芯片以及所述从芯片的地相关引脚分别连接至芯片供电地;
所述第一晶振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主芯片的晶振输入引脚和晶振输出引脚,所述第二晶振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从芯片的晶振输入引脚和晶振输出引脚;
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主芯片的晶振输出引脚,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芯片供电地,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主芯片的晶振输入引脚,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连接芯片供电地,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从芯片的晶振输出引脚,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连接芯片供电地,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从芯片的晶振输入引脚,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连接芯片供电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上拉电阻、第二上拉电阻、第三上拉电阻和第四上拉电阻的阻值为10KΩ。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晶振为8MHz,所述第二晶振为12MHz。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容、所述第二电容、所述第三电容和所述第四电容为22pF。
进一步地,所述主芯片和所述从芯片的收发串口为通用异步收发传输模块。
进一步地,基于所述通用异步收发传输模块发送数据时,协议要求:
波特率:256000bp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三江航天万山特种车辆有限公司;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特种车辆技术中心,未经湖北三江航天万山特种车辆有限公司;湖北航天技术研究院特种车辆技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566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