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数据通道多光路并行传感方法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554559.3 | 申请日: | 2022-05-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387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8 |
| 发明(设计)人: | 吕拓;魏汝明;周大鹏;彭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D5/353 | 分类号: | G01D5/353;G01K11/32;G01L1/24;G01L1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赵兴华 |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 通道 多光路 并行 传感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单数据通道多光路并行传感方法及系统,属于及光纤传感技术领域,单数据通道多光路并行传感方法包括:测量光纤传感网络中每根传感光纤在无外界环境参量变化条件下的参考瑞利散射信号;通过单个数据通道测量传感光纤网络在外界环境参量变化情况下的目标瑞利散射信号;分别对目标瑞利散射信号与各传感光纤的参考瑞利散射信号进行分布式互相关计算,确定各传感光纤在各空间位置处的频谱偏移量;根据各传感光纤在各空间位置处的频谱偏移量,确定对应空间位置处的环境参量的变化情况。利用普通单模光纤即可完成分布式传感任务,且无需多通道开关或多路数据通道,降低了并行光纤传感网络的复杂度和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传感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单数据通道多光路并行传感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光纤传感技术利用外界因素对光纤中光波光学特性的影响,实现环境参量的测量分析,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作为光纤传感的一个重要分支,特别适合于分布式以及多点式网络化应用,能够完成传统传感技术难以完成的任务,主要利用探测光纤中背向散射信号,通过计量其光学表征参数变化得到外界因素的变化信息,可测量物理量包括应变、温度、压力、振动频率等。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很多时候需要同时监测多路光纤以增加传感光纤对被测物体的覆盖范围,近年来利用OFDR(Optical frequency-domain reflectometry。光频域反射)技术,通过测量附着在被测物体上的多根光纤的应变分布或多芯光纤每根纤芯的应变分布,形状传感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有的大多数多光纤/纤芯传感方法和技术都需要多个平行数据采集及处理通道成本高昂,或者使用光开关对各个传感光纤非同时逐次测量,但其中对不同光纤之间测量的时间差会不可避免地对测量结果带来影响。
基于上述问题,亟需一种新的测量方法以保证测量精度的同时降低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数据通道多光路并行传感方法,可保证测量精度的同时降低传感成本。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
一种单数据通道多光路并行传感方法,包括:
测量光纤传感网络中每根传感光纤在无外界环境参量变化条件下的参考瑞利散射信号;所述参考瑞利散射信号为各传感光纤随空间距离分布的离散瑞利散射信号;所述光纤传感网络中包括多根传感光纤;
通过单个数据通道测量所述传感光纤网络在外界环境参量变化情况下的目标瑞利散射信号;所述目标瑞利散射信号中包括各传感光纤随空间距离分布的目标离散背向瑞利散射信号;
分别对所述目标瑞利散射信号与各传感光纤的参考瑞利散射信号进行分布式互相关计算,确定各传感光纤在各空间位置处的频谱偏移量;
根据各传感光纤在各空间位置处的频谱偏移量,确定对应空间位置处的环境参量的变化情况。
可选地,所述测量光纤传感网络中每根传感光纤在无外界环境参量变化条件下的参考瑞利散射信号,具体包括:
针对任一传感光纤,将频率线性调谐的激光入射至所述传感光纤中,探测不同频率变化下的背向瑞利散射信号,得到背向瑞利散射的频域信号;
对所述频域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背向瑞利散射的时域信号;
根据光在光纤中传播的群速度,将所述时域信号换算到距离域,得到所述传感光纤随空间距离分布的离散瑞利散射信号。
可选地,采用以下公式,确定第i根光纤的背向瑞利散射的频域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545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