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单数据通道多光路并行传感方法及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554559.3 | 申请日: | 2022-05-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387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8 |
| 发明(设计)人: | 吕拓;魏汝明;周大鹏;彭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D5/353 | 分类号: | G01D5/353;G01K11/32;G01L1/24;G01L11/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赵兴华 |
| 地址: | 116024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数据 通道 多光路 并行 传感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单数据通道多光路并行传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数据通道多光路并行传感方法包括:
测量光纤传感网络中每根传感光纤在无外界环境参量变化条件下的参考瑞利散射信号,具体包括:针对任一传感光纤,将频率线性调谐的激光入射至所述传感光纤中,探测不同频率变化下的背向瑞利散射信号,得到背向瑞利散射的频域信号的振幅和相位信息;对所述频域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背向瑞利散射的时域信号;根据光在光纤中传播的群速度,将所述时域信号换算到距离域,得到所述传感光纤随空间距离分布的离散瑞利散射信号;所述参考瑞利散射信号为各传感光纤随空间距离分布的离散瑞利散射信号;所述光纤传感网络中包括多根传感光纤;
通过单个数据通道测量所述光纤传感网络在外界环境参量变化情况下的目标瑞利散射信号;所述目标瑞利散射信号中包括各传感光纤随空间距离分布的目标离散背向瑞利散射信号;
分别对所述目标瑞利散射信号与各传感光纤的参考瑞利散射信号进行分布式互相关计算,确定各传感光纤在各空间位置处的频谱偏移量;
根据各传感光纤在各空间位置处的频谱偏移量,确定对应空间位置处的环境参量的变化情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数据通道多光路并行传感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公式,确定第i根光纤的背向瑞利散射的频域信号:
其中,Ei(ω)为第i根光纤的背向瑞利散射的频域信号,ω为激光频率,E0为入射电场,L为传感光纤的长度,z为空间距离,κi(z)为第i根光纤随空间距离分布的连续的散射截面,k(ω)为色散关系,j为虚数单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单数据通道多光路并行传感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公式,确定第i根传感光纤的背向瑞利散射的时域信号:
其中,为第i根传感光纤的背向瑞利散射的时域信号,E0为入射电场,c为真空中的光速,ng为群折射率,t为时间,j为虚数单位,γ为代表色散的常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单数据通道多光路并行传感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公式,确定第i根传感光纤随空间距离分布的离散瑞利散射信号:
其中,为第i根传感光纤随空间距离分布的离散瑞利散射信号,N为不同频率下的频域信号的总数,Ii,n为采集到的离散的随频率变化的强度阵列,j为虚数单位,m为离散瑞利散射信号中的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单数据通道多光路并行传感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公式,确定目标瑞利散射信号:
其中,为目标瑞利散射信号,为第i根传感光纤随空间距离分布的目标离散背向瑞利散射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数据通道多光路并行传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境参量为应变变化或温度变化。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数据通道多光路并行传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对所述目标瑞利散射信号与各传感光纤的参考瑞利散射信号进行分布式互相关计算,确定各传感光纤在各空间位置处的频谱偏移量,具体包括:
针对任一传感光纤,根据单位长度,将所述光纤传感网络的目标瑞利散射信号分为多个目标散射信号;
根据单位长度,将所述传感光纤的参考瑞利散射信号分为多个参考散射信号;所述目标散射信号的数量与所述参考散射信号的数量相同;
针对任一目标散射信号,分别对所述目标散射信号及对应空间位置的参考散射信号进行快速傅里叶逆变换,得到目标局部光谱及参考局部光谱;
对所述目标局部光谱与所述参考局部光谱进行互相关计算,得到峰值偏移量;
根据所述峰值偏移量,确定对应空间位置处局部光谱的频谱偏移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理工大学,未经大连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5455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