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动牵引模块的测试方法、系统及其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52135.3 | 申请日: | 2022-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085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8 |
发明(设计)人: | 徐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阿尔斯通交通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1R31/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1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牵引 模块 测试 方法 系统 及其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动牵引模块的测试方法、系统及其存储介质,其方法包括低压供电测试:控制可调电源对功率单元供电,检测供电电压,输出供电检测结果;传感器件测试:控制电动牵引模块改变工作状态的过程中输出多个检测传感信息,输出传感检测结果;自然放电测试:控制电能存储单元进行放电并检测得到放电曲线,根据放电曲线输出自放检测结果;双脉冲测试:发送微秒级双脉冲,并将驱动单元输出连接至预设负载,生成电气参数曲线,输出寄生容感信息,将寄生容感信息与预设的寄生核对表匹配后输出脉冲检测结果;本申请能自动地测试有轨电车的整个动力系统,无需人工分析就能得到测试结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有轨电车牵引模块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动牵引模块的测试方法、系统及其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城市中的大巴等传统出行工具更多地被更为环保以及安全的绿色出行工具替代,如有轨电车、高铁与地铁。在国内地铁以及高铁已普及各一线二线城市以适用于各类大规模出行情形。相比高铁以及地铁,有轨电车的运载量较小但更为方便、灵活,正在各城市兴起。
有轨电车的动力系统为有轨电车运营提供牵引以及制动力,是有轨电车关键系统。在有轨电车投产前都需要对有轨电车的动力系统进行测试,需要有专门的测试系统对有轨电车动气系统性能进行验证以及故障诊断。
传统的测试系统包括了多个独立的测试模块,如供电测试模块、传感器测试模块等,但是这些独立的测试模块只能单独地对动力系统的单个功能模块进行测试,最终的结果还需要人工进行分析才能得到整个动力系统的测试结果。
发明内容
为了就能够自动地测试有轨电车的整个动力系统,无需人工分析就能得到测试结果,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动牵引模块的测试方法、系统及其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动牵引模块的测试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电动牵引模块的测试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低压供电测试:控制电动牵引模块的可调电源对所述电动牵引模块的功率单元进行供电,检测供电电压,控制所述可调电源改变所述供电电压的过程中输出多个检测电压信息;获取与所述可调电源对应的供电核对表,根据从所述供电核对表是否匹配出多个所述检测电压信息的情况输出供电检测结果;
传感器件测试:控制所述电动牵引模块启动后读取所述电动牵引模块中传感器的传感数据,控制所述电动牵引模块改变工作状态的过程中输出多个检测传感信息;获取与所述传感器对应的传感核对表,根据从所述传感核对表是否匹配出多个所述检测传感信息的结果输出传感检测结果;
自然放电测试:对所述电动牵引模块的电能存储单元以设定高压进行充电,等待充电完成后中止供电,控制所述电能存储单元进行放电并检测得到放电曲线,根据所述放电曲线使用预设的第一算法计算输出所述电能存储单元的放电电阻信息以及放电电容信息,将所述放电电阻信息以及所述放电电容信息与预设的阻容核对表匹配后输出自放检测结果;
双脉冲测试:在充电后对所述电动牵引模块的驱动单元发送微秒级双脉冲,并将所述驱动单元输出连接至预设负载,监测驱动单元的电气参数并生成电气参数曲线,将所述电气参数曲线以及所述放电曲线使用预设的第二算法计算输出寄生容感信息,将所述寄生容感信息与预设的寄生核对表匹配后输出脉冲检测结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低压供电测试能够根据检测结果与供电核对表之间的对照关系自动输出供电检测结果,传感器件测试能够根据检测结果与传感核对表之间的对照关系自动输出传感检测结果,自然放电测试能够根据放电曲线的计算输出放电电阻信息、放电电容信息以及自放检测结果,双脉冲测试能够根据电气参数曲线的计算输出寄生容感信息与脉冲检测结果,能自动地测试有轨电车的整个动力系统,无需人工分析就能得到测试结果。
作为优选,所述测试方法还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阿尔斯通交通电气有限公司,未经上海阿尔斯通交通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521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