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油保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210551761.0 | 申请日: | 2022-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1027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5 |
发明(设计)人: | 周天鹏;郭英俊;韩令海;郝伟;闫涛;韩云峰;宋庆文;马万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M5/00 | 分类号: | F01M5/00;F01M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刘茜阳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油 保温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一种机油保温装置,该装置分别与润滑装置、发动机控制器连接,该装置包括:保温储油罐、第一电控油阀、第二电控油阀、气压平衡管,其中,第一电控油阀的第一连接端与保温储油罐的底部连接,第一电控油阀的第二连接端与润滑装置中油底壳的下部连接;第二电控油阀的第一连接端与润滑装置中发动机缸体的主油道连接,第二电控油阀的第二连接端与保温储油罐的顶端连接;发动机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控油阀和第二电控油阀开闭;保温储油罐的罐体用于盛装高温机油。该装置与原有润滑装置并联,通过保温储油罐和两个电控油阀来对机油进行选择性保温控制,在不改变原有润滑装置结构的基础上直接应用于现有发动机,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和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油保温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车辆发动机机油通常储存在金属薄壁油底壳内,这样有利于发动机在高负荷下机油的散热,但另一方面却不利于低负荷时机油的保温。北方冬季发动机长时间停机后,机油温度通常在0度以下,冷启动时机油粘度较大,发动机摩擦阻力大;同时,由液压驱动的可变气门正时(Variable Valve Timing,VVT)技术在低油温下无法工作,进一步导致发动机效率下降,这些因素导致发动机冷启动后油耗比热机油耗可升高10%以上,污染物排放也会明显增加。
发动机冷启动时由于机油温度低,油耗比热机状态显著升高,现有技术通常在润滑系统中串联机油保温、加热等装置来解决这一问题,但存在结构复杂、布置困难、能耗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油保温装置,以解决发动机冷启动时,机油温度低导致机油粘度较大发动机摩擦阻力大及发动机效率低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油保温装置,分别与润滑装置、发动机控制器连接,所述装置包括:保温储油罐、第一电控油阀、第二电控油阀、气压平衡管,其中,
所述第一电控油阀的第一连接端与保温储油罐的底部连接,第一电控油阀的第二连接端与所述润滑装置中油底壳的下部连接;
所述第二电控油阀的第一连接端与所述润滑装置中发动机缸体的主油道连接,第二电控油阀的第二连接端与保温储油罐的顶端连接,所述发动机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电控油阀和第二电控油阀开闭;
所述保温储油罐内壁具有辐射反射层,内外壁间为真空保温层,外壁外包裹隔热材料,罐体连接的管路和阀门采用非金属隔热材质,保温储油罐的罐体用于盛装高温机油;
所述气压平衡管连接保温储油罐和所述润滑装置中的发动机缸体,用于实现机油流动过程中保温储油罐内气压与所述润滑装置中曲轴箱压力平衡。
进一步的,基于车辆当前状态,所述发动机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电控油阀和所述第二电控油阀的开闭。
进一步的,若所述车辆当前状态处于冷启动阶段,所述发动机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控油阀开启、第二电控油阀关闭,以使高温机油从所述保温储油罐内流入至所述润滑装置中的油底壳。
进一步的,若所述车辆当前状态处于行驶阶段,发动机控制器基于接收到整车控制器反馈的发动机运行参数,确定发动机所处运行状态;
根据发动机所处运行状态,所述发动机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电控油阀及所述第二电控油阀的开闭。
进一步的,当发动机处于第一运行状态时,所述发动机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控油阀、第二电控油阀同时开启,使第一设定质量机油在所述保温储油罐内驻留后流入所述油底壳,以减少所述油底壳的散热量;
当发动机处于第二运行状态时,所述发动机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控油阀和第二电控油阀关闭,第二电控阀门先于第一电控阀门关闭,以使所述保温储油罐中的机油全部流入所述油底壳中,以满足所述主油道的油压需求及机油的散热;
所述第一运行状态和所述第二运行状态对应不同的发动机运行参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517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改性聚酯丙烯酸酯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转炉高效脱磷、脱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