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动汽车实时充电决策方法、系统、介质、设备及终端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49908.2 | 申请日: | 2022-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3393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15 |
发明(设计)人: | 权轶;冯万璐;陆军军;付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L58/12 | 分类号: | B60L58/12;B60L53/64;G06Q1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智普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01 | 代理人: | 张晓博 |
地址: | 430068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动汽车 实时 充电 决策 方法 系统 介质 设备 终端 | ||
本发明属于电动汽车充电决策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实时充电决策方法、系统、介质、设备及终端,综合分析到达时间、剩余电量和心理安全电量因素,构建电动运营车车主在不同峰谷电价下的充电需求模型;针对运营车车主对到达时间和剩余电量的心理感知差异,建立基于风险偏好的改进累积前景理论异质参考点模型;以运营车累积前景收益为评价指标,对充电决策进行评估。本发明的电动汽车实时充电决策模型可以很好的描述非理性车主的充电决策行为,为大规模电动汽车的充电行为优化提供思路。在不同风险态度下,车主的心理感知价值发生变化,本发明的分析异质车主风险偏好的异质参考点模型拓展原有累积前景理论对风险态度的刻画,提高灵敏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动汽车充电决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汽车实时充电决策方法、系统、介质、设备及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电动汽车数量的大规模增长,电动汽车充电行为及充电方式成为研究热点。不同电动汽车用户群体呈现出不同的充电行为特征,如电动运营车车主由于其独特的工作性质,需积极关注电动汽车电量状态,以避免在低电量状态下行驶,出现里程焦虑。现有对电动运营车车主充电行为的研究中多关注对到达时间、剩余电量等客观因素的建模且多假设车主为完全理性人,但事实上,车主并非完全理性,其决策行为由客观因素和主观感知共同决定。期望效用理论(Expected Utility Theory,EUT)假设决策者为完全理性,累积前景理论(Cumulated Prospect Theory,CPT)的提出弥补了EUT对于理性假设的不足,在决策时会综合分析人的风险偏好和心理感知价值(Psychologically Perceived Value,PPV)等因素。
在充电需求模型建立方面,文献(邓昌棉,张勇.基于数据驱动的电动出租车充电站规划方法研究[J].森林工程,2020,36(03):77-85.)、(田晟,曾莉莉. 基于改进核密度估计的电动出租车快速充电行为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21,21(04):221-229.)均分析了充电时间、剩余电量等客观因素对充电需求建模,但未分析车主主观感知的影响,无法准确反映车主的实际充电需求。
在充电决策模型建立方面,文献(黄松渝.数据驱动的电动汽车充电行为和充电需求建模分析[D].浙江大学,2020.)从概率建模的角度对电动汽车充电行为进行建模分析,以充电行为的特征变量表征其充电规律性;文献(叶文浩,吕风仪,龙雪梅,等.一种分析时间和电价的电动出租车充电推荐策略[J/OL].电测与仪表:1-8[2022-03-3].)综合分析出租车时间成本和电费成本对车主充电行为的影响,但并未分析车主决策时的不完全理性。
在CPT参考点设置方面,文献(郭赋斌.基于累积前景理论的出行者出行方式选择行为研究[D].湘潭大学,2020.)将等待时间设置为参考点,发现人们出行方式选择会随着参考点的不同发生改变,但未分析人风险态度与参考点设置的关系;文献(徐君翔,张锦.基于累积前景理论的应急物流路径选择模型与案例[J/OL].安全与环境学报:1-12[2022-03-03].)针对运输时间和路段风险度分别设置参考点,构建了基于双参考点的应急物流路径选择模型,提供了参考点设置上的改进思路。
通过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及缺陷为:
(1)现有关电动汽车充电决策行为的分析多假设车主为完全理性人,但事实上车主并非完全理性,且其决策行为受多方影响,该理性假设存在不足。
(2)现有充电需求模型未分析车主主观感知的影响,无法准确反映车主的实际充电需求。
(3)现有技术并未分析车主决策时的不完全理性,且未分析人风险态度与参考点设置的关系。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汽车实时充电决策方法、系统、介质、设备及终端,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改进累积前景理论的电动汽车实时充电决策模型的构建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工业大学,未经湖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4990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