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气发电机组的发动机燃气输送管路加热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549784.8 | 申请日: | 2022-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3785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07 |
发明(设计)人: | 杨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润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1/06 | 分类号: | F02M21/06;F02B43/10;F02B6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邓楠 |
地址: | 402260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气 发电 机组 发动机 输送 管路 加热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燃气发电机组的发动机燃气输送管路加热控制方法,通过在燃气发电机组上增设加热用辅助电源在燃气发动机组启动前对电加热装置进行供电实现对燃气输送管路的预热,同时,结合燃气输送管路的当前温度和加热时长对电加热装置的工作状态进行动态控制,并根据燃气发电机组的启停状态对电加热装置的供电电源进行动态切换,且通过动态调整电加热装置的工作电流来实现不同电源类型供电情况下和不同负载情况下电加热装置的稳定均匀发热,有效提升了现有的通过手拉方式启动的小型燃气发电机组的低温启动性能,实现了对燃气输送管路的自动、安全加热,提升了加热过程的稳定性,且提升了发动机启动后燃气发电机组点火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燃气发电机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燃气发电机组的发动机燃气输送管路加热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燃气发电机组是一种以液化气、天然气等可燃气体为燃料,将燃料的热能转换为电能输出的动力装置,其包括发动机和发电机,发动机将气体燃料燃烧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发动机启动后,发动机活塞带动曲轴运动,从而带动与曲轴连接的发电机工作,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进行发电。
若燃气发电机组的燃气输送管路的温度过低,容易使汽化后的燃气燃料在通过与发动机的燃料喷嘴连接的燃气输送管路进入燃料喷嘴前再次液化,从而不仅导致发动机启动困难,且容易导致发动机启动后出现点火不稳定而使得发电机组运行不稳定的问题。为了使燃气发电机组的发动机启动后能够实现稳定点火,现有的小型发电机组上一般都设置有用于对燃气输送管路进行加热的电加热装置,该电加热装置通过发电机直流供电。
但是,现有的通过手拉方式启动的小型燃气发电机组一般都不具有外置的辅助电源,在发动机启动前无法对燃气输送管路进行加热,仍然存在低温启动困难的问题;且现有的小型发电机组的输出功率不大,在发动机启动后,存在由于燃气发电机组负载变动而使得电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不稳定导致加热效果不佳的问题;另外,现有的燃气发电机组的电加热装置一般为手动控制,若电加热装置关断不及时会导致燃气温度过高而造成安全事故。
因此,如何实现对手拉方式启动的小型燃气发电机组的发动机燃气输送管路的自动、稳定、安全加热以提高发动机启动后点火的稳定性,并提升燃气发电机组的低温启动性能,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特别创新地提出了一种燃气发电机组的发动机燃气输送管路加热控制方法,能够对现有的手拉方式启动的小型燃气发电机组的发动机燃气输送管路的自动、稳定、安全加热,有效提高发动机启动后点火的稳定性,并有效提升了燃气发电机组的低温启动性能。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燃气发电机组的发动机燃气输送管路加热控制方法,所述燃气发电机组具有电加热装置和加热用辅助电源;
所述加热控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发动机启动前,检测所述燃气输送管路的当前温度T01,并判断所述当前温度T01是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T1,若是,则开始计时,并执行步骤S2,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温度T1为燃气需要加热的温度点;
S2,控制所述加热用辅助电源为所述电加热装置供电,以使所述电加热装置开启对所述燃气输送管路进行加热;
S3,检测所述燃气输送管路的当前温度T02,并判断所述当前温度T02是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T2,若是,则执行步骤S4,其中,所述第二预设温度T2为发动机可以启动的温度点,且第二预设温度T2大于第一预设温度T1;
S4,发出启动提示,其中,所述启动提示用于提示用户所述发动机已满足启动温度条件,可以手动启动所述燃气发电机组;
S5,判断当前加热时长t是否大于预设加热时长t1,若是,则关断所述电加热装置,若否,则执行步骤S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润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润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497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