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污水高效微生物脱氮除磷的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46604.0 | 申请日: | 2022-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532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傅继达;徐军富;熊仿鹏;赵宏;朱红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绿夏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01/10;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水 高效 微生物 工艺 | ||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污水高效微生物脱氮除磷的工艺,污水高效微生物脱氮除磷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S1、回收过滤:将所述污水回收,将其进行静置后过滤,得到初过滤污水;S2、一级A/O处理:所述一级A/O处理包括A1厌氧池、O1好氧池,将S1中的初过滤污水依次流至A1厌氧池和O1好氧池,得到一级污水;S3、二级A/O处理:所述二级A/O处理包括A2厌氧池、O2好氧池,将S2中的一级污水依次流至A2厌氧池和O2好氧池,得到二级污水;S4、沉淀分离:将S3中的二级污水流至沉淀池进行沉降,固液分离,将分离后的上清液排放;本申请污水的脱磷除氮工艺具有脱氮除磷效果明显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污水处理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污水高效微生物脱氮除磷的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河湖地表水系污染严重,经常发生大面积“水华”现象,这与水体中氮磷含量过高有直接关系。氮磷元素流入水体,主要来源于未经处理的城市污水以及经过处理后没有脱氮除磷效果的污水。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国家对环境治理的重视,污水处理厂已经成为城镇建设及工业发展配套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处理对象包括COD(BOD5)、SS和氮、磷等营养物质。就脱氮与除磷而言,由于各自过程的要求不同,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关系。常用的生物除磷脱氮工艺主要有三类:第一类为按空间进行分割的连续流工艺,第二类为按时间进行分割的间歇式工艺,第三类为前两类的不同组合。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应用常规的生物处理方法,系统很难同时具有脱氮除磷效果并使出水总氮总磷达到国家要求的排放标准(处理后的出水同时达到:TN≤15mg/L;TP≤0.5mg/L)。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污水处理时脱氮除磷的效果,使处理后的污水达到排放标准,本申请提供一种污水高效微生物脱氮除磷的工艺。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污水高效微生物脱氮除磷的工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污水高效微生物脱氮除磷的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回收过滤:将所述污水回收,将其进行静置后过滤,过滤后的污水进入匀质池,得到初过滤污水;
S2、一级A/O处理:所述一级A/O处理包括A1厌氧池、O1好氧池,将S1中的初过滤污水依次流至A1厌氧池和O1好氧池,得到一级污水;
S3、二级A/O处理:所述二级A/O处理包括A2厌氧池、O2好氧池,将S2中的一级污水依次流至A2厌氧池和O2好氧池,得到二级污水;
S4、沉淀分离:将S3中的二级污水流至沉淀池进行沉降,固液分离,将分离后的上清液排放。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回收过滤的主要目的是拦截污水进水中的细小悬浮物并沉淀比水重的细小沙粒,起到初沉池的作用;设置A1厌氧池和A2厌氧池的主要目的是脱除污水中的总氮,其原理为在脱氮工艺中,经过好氧反应过程,大多数氨态氮经过硝化反应转化为NO3-、NO2-,在有氢供给体(有机碳源)及DO趋于零的条件下,反硝化菌将NO3-、NO2-还原为N2气体,从污水的液相中排出,达到系统脱除总氮的目的;设置O1好氧池和O2好氧池的目的是污水通过好氧处理,大部分有机污染物(碳)被降解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氨态氮在好氧条件下,通过硝化反应生成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沉淀池的主要目的是将经过处理后的污水混合液进行固液分离,使上清液达标排放。
作为优选,所述一级A/O处理中A1厌氧池的水温为15-35℃,溶解氧DO≤0.3mg/L;所述A1厌氧池中的微生物为反硝化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中优选采用适合微生物生存的水温,溶解氧DO≤0.3mg/L,保障了厌氧微生物的活性,能充分对污水进行脱氮除磷的处理,使污水达到排放标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绿夏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绿夏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466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