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辆的多用户管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43437.4 | 申请日: | 2022-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5199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江建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6/037 | 分类号: | B60R16/037;G06F8/71;G06F21/31;G06F21/32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107 | 代理人: | 周小姣;周丹 |
地址: | 31005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辆 多用户 管理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辆的多用户管理方法,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车辆无法根据每个驾驶者喜欢且习惯的状态进行驾驶的问题。本车辆的多用户管理方法应用于车机,方法包括:获取当前使用车辆的使用者的身份信息;在所述车辆的用户身份信息库中存在所述身份信息的第一用户时,从与该第一用户对应的私有目录中获取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目标运行数据;将车机内安装的应用程序的运行数据切换为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目标运行数据,以使各所述应用程序按照所述目标运行数据进行运行。本发明能够使每个用户都能够在自己习惯的状态下驾驶,提高驾驶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车辆的多用户管理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科技的发展,搭载有Android(安卓)系统的智能终端设备越来越普及,智能终端设备的快速普及,也成为了个人的信息中心和娱乐中心,人们可以在安卓设备上安装应用软件等,通过互联网来实现信息的发布和获取,如车辆车机就随着Android(安卓)系统的普及开始越来越智能,已经从最初的收音功能更新到现有的能够接打电话、导航、影音娱乐等。
随着车辆智能化程度越来越多,车机内集成的应用越来越多,如音乐、导航、视频等,其中不乏涉及到个人隐私的数据;但是车辆不同于手机,不可能是在任何时候都归属一个人使用。在切换驾驶者的时候,车辆的数据状态往往还是上一个使用者的状态,如果想要切换到自己喜欢的状态,就需要先退出前一个驾驶员用户登入,再输入自己的用户信息进行登入,或者对各应用程序的界面进行手动调整,如果涉及多个应用的状态更改,往往又意味着大量的手动操作,这个手动操作的繁琐程度,使得用户往往放弃这个行为,从而使用户无法根据自己喜欢且习惯的状态进行驾驶,对驾驶员的驾驶体感具有较大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车辆的多用户管理方法,其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如何使每个用户都能够在自己习惯的状态下驾驶,提高驾驶体验。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车辆的多用户管理方法,所述方法应用于车机,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当前使用车辆的使用者的身份信息;
在所述车辆的用户身份信息库中存在所述身份信息的第一用户时,
从与该第一用户对应的私有目录中获取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目标运行数据;
将车机内安装的应用程序的运行数据切换为所述第一用户对应的目标运行数据,以使各所述应用程序按照所述目标运行数据进行运行。
车机在使用本车辆的多用户管理方法进行用户管理时,首先获取当前使用车辆的使用者的身份信息,如图像信息、指纹信息或其他能代表身份的信息,再将该身份信息与车辆的用户身份信息库中的信息进行比对,判断车辆的用户身份信息库中存在该身份信息的第一用户时,说明当前使用车辆的使用者是前面就有驾驶过该车辆的,属于老用户,此时会从与该第一用户对应的私有目录中获取第一用户对应的目标运行数据,将车机内安装的应用程序,如QQ音乐、导航、视频等的运行数据切换为第一用户所对应的目标运行数据,使各应用程序按照第一用户所对应的目标运行数据进行运行,即根据第一用户在上一次驾驶后所保存的数据进行继续运行,保证车辆使用者在自己喜欢且习惯的状态下进行车辆驾驶,驾驶体验好。
在上述的车辆的多用户管理方法中,在用户身份信息库中不存在所述身份信息的用户时,所述方法包括:
基于所述身份信息为当前使用车辆的使用者建立对应于所述身份信息的第二用户的私有目录;
将车机内安装的应用程序按照出厂配置的原始运行数据运行;
记录各应用程序的运行数据,并将记录的运行数据作为所述第二用户对应的运行数据存储在所述私有目录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杭州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4343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