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智能制造车间的智能转运车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42821.2 | 申请日: | 2022-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152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8 |
发明(设计)人: | 徐子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子友 |
主分类号: | B62B3/02 | 分类号: | B62B3/02;B62B3/04;B62B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3499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智能 制造 车间 转运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智能制造车间的智能转运车,其结构包括运输板、固定座、活动挡板、固定挡板、支撑杆、把手、万向轮,将固定座踩下,使得固定座将运输板托起,从而使万向轮不再接触地面,以此进行固定,避免了隐轮子没有固定,而在装车过程中产生的晃动,使得装车时的效率大幅提升,将活动挡板的固定松开,使其可以放置在地面上,由此可以将产品或零件通过活动挡板推至运输板上,当转运大型产品或零件时,支撑杆可使万向轮不会因重力的影响而受到压迫,也可以减小转运时与地面的摩擦力,使得转运车在移动使更加方便,节省人力且提高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运输设备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用于智能制造车间的智能转运车。
背景技术
在智能制造车间中,人的参与程度必然是较自动化制造更少。不管何种制造模式,零件及产品自身均不能够自行移动,都是需要转运设备将零件或者产品进行转运,尤其是当转运距离较远时,能够移动的转运车则具有更大的使用优势。目前技术考虑不全面,具有以下弊端:
1、将产品或零件运送到转运车上时,轮子部分往往没有固定,使得转运车在装车过程中会产生晃动,使得装车效率降低;
2、在运送大型产品或零件时,需要耗费大量人力运送至转运车上,同时在运送时,转运车受到重力的影响会变得难以移动,耗费大量人力且效率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智能制造车间的智能转运车,其结构包括运输板、固定座、活动挡板、固定挡板、支撑杆、把手、万向轮,所述运输板前端表面设有活动挡板,所述运输板和活动挡板通过铰链连接,所述运输板顶端表面右侧设有固定挡板,所述运输板和固定挡板通过电焊焊接,所述运输板后端表面设有把手,所述运输板和把手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运输板底端表面由内向外依次设有支撑杆、万向轮、固定座,所述运输板和支撑杆相配合,所述运输板和万向轮活动连接,所述运输板和固定座滑动配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运输板由主体、齿轮条、第一伸缩杆、弹簧组成,所述主体内部右侧设有第一伸缩杆,所述主体和第一伸缩杆相配合,所述第一伸缩杆表面上设有弹簧,所述主体和弹簧活动连接,所述第一伸缩杆前后两侧均设有齿轮条,所述主体和齿轮条相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固定座还包括支座、活动块、齿轮、第二伸缩杆、内螺纹套、螺纹杆、踏板,所述固定座表面设有两个以上的支座,所述固定座和支座相配合,所述支座左右两端均设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均与支座和固定座滑动配合,所述活动块内壁设有螺纹杆,所述活动块和螺纹杆相连接,所述支座左右两端表面均设有内螺纹套,所述支座和内螺纹套相配合,所述活动块和内螺纹套相连接,所述螺纹杆和内螺纹套通过螺纹连接,所述支座内部设有齿轮,所述支座和齿轮活动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贯穿于齿轮右端表面,所述第二伸缩杆和齿轮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伸缩杆两端均与螺纹杆相连接,所述固定座右端表面中间位置设有踏板,所述固定座和踏板固定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活动挡板由板体、锥形斜板、滑轮、第一转轴组成,所述板体顶端表面设有锥形斜板,所述板体和锥形斜板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板体和锥形斜板右端表面均设有两个以上的滑轮,所述滑轮均与板体和锥形斜板相连接,所述第一转轴贯穿于板体前端表面,所述第一转轴和板体活动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支撑杆由杆体、凹型块、滚轮、第二转轴、第三伸缩杆组成,所述杆体底端表面设有滚轮,所述杆体和滚轮通过第二转轴活动连接,所述滚轮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三伸缩杆,所述第三伸缩杆一端和杆体相连接,所述第三伸缩杆另一端和凹型块活动连接,所述杆体下方设有凹型块,所述杆体和凹型块通过第三伸缩杆滑动配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齿轮条和齿轮相啮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板体和主体通过第一转轴活动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子友,未经徐子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428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