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轧机轴承零件渗碳热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42528.6 | 申请日: | 2022-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367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2 |
发明(设计)人: | 何延昌;孙宝聚;何召集;李天奇;张龙;刘世珍;付兆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洛阳汇工轴承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3C8/22 | 分类号: | C23C8/22;C21D1/18;C21D1/26;C23C8/80;C21D9/40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科鼎佳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51 | 代理人: | 蔡佳宁 |
地址: | 4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轧机 轴承 零件 渗碳 热处理 工艺 | ||
一种轧机轴承零件渗碳热处理工艺,将轧机轴承零件以渗碳深度从外至内依次划分为表层、次表层、芯层,依据表层、次表层、芯层深度及含碳量要求,渗碳工艺分为升温期、强化期、可靠期、增寿期、保护期;其中升温期碳势设置为0.6%,强化期、可靠期、增寿期、保护期碳势均设置维持在1.0%以上,且依次逐期升高,且最高碳势不高于1.25%;渗碳过程中通过调整各个周期的碳势,在保证表层不形成粗大碳化物组织的同时,确保轧机轴承零件有足够的渗碳深度及相应的含碳量;本发明渗碳热处理工艺实施后生产的轧机轴承,经实际使用检验,完全满足了高端板带轧机轴承的使用工况需求,使用寿命及可靠性已超过国际知名品牌,使国内轧机轴承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承零件渗碳热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轧机轴承零件渗碳热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通用轴承零件的渗碳深度及渗碳热处理工艺,是按照《滚动轴承零件渗碳热处理技术条件》(JBT888-2011)进行设计,其渗碳层深度是根据轴承零件(轴承内圈、轴承外圈)的有效壁厚或(轴承滚子)有效直径来确定,需满足一般工况使用条件P/Cr<30%的要求(其中P为实际当量载荷,Cr为设计额定动载荷);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金属轧制生产效率大幅提升,高端板带轧机轴承的使用工况已达P/Cr≥40%,因此根据现有《滚动轴承零件渗碳热处理技术条件》来计算轧机轴承零件的渗碳层深度,已远远不能适应市场对高可靠长寿命轧机轴承的要求,成为制约国内轧机轴承行业进一步向高端发展的瓶颈;目前国内高端压延产品生产配置的轧机轴承,主要还是配置国际知名品牌,如瑞典的SKF、德国的FAG、美国的TMKEN、日本的NSK等,进口数量巨大,且价格为国内同类型轧机轴承的4-5倍,因此发展国产替代进口是国内轧机轴承生产企业的当务之急。
但国内目前在轧机轴承零件渗碳热处理工艺上,大深度渗碳工艺方面尤其薄弱,对渗碳深度及相应的含碳量无法进行有效控制,因此如何突破轧机轴承大深度渗碳热处理工艺的瓶颈,对国内轧机轴承行业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轧机轴承零件渗碳热处理工艺;将轧机轴承零件以渗碳深度从外至内依次划分为表层、次表层、芯层,依据表层、次表层、芯层深度及含碳量要求,渗碳工艺分为升温期、强化期、可靠期、增寿期、保护期;其中升温期碳势设置为0.6%,强化期、可靠期、增寿期、保护期碳势设置均维持在1.0%以上,且依次逐期升高,且最高碳势不高于1.25%;渗碳过程中通过调整强化期、可靠期、增寿期的碳势,在保证轧机轴承表层不形成粗大碳化物组织的同时,确保轧机轴承零件有足够的渗碳深度及相应的含碳量。
为了实现所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轧机轴承零件渗碳热处理工艺,将轧机轴承零件以渗碳深度从外至内依次划分为表层、次表层、芯层;依据表层、次表层、芯层深度及含碳量要求,渗碳工艺分为升温期、强化期、可靠期、增寿期、保护期;其中升温期碳势设置为0.6%,强化期、可靠期、增寿期、保护期碳势设置均维持在1.0%以上,且依次逐期升高,且最高碳势不高于1.25%;本专利申请的轧机轴承零件渗碳热处理工艺,与现有渗碳工艺相比,以强化期、可靠期、增寿期取代了现有渗碳工艺的强渗期、扩散期;其中强化期参数针对芯层深度及含碳量要求设定,其中可靠期参数针对次表层深度及含碳量要求设定,其中增寿期参数针对表层深度及含碳量要求设定,从而实现对轧机轴承零件渗碳深度及含碳量的准确控制;
在本专利申请中,之所以将轧机轴承零件渗碳深度分为三层,是通过对以往客诉轧机轴承失效形式统计及原因分析得到的结果;以往客诉轧机轴承失效分析结果为:表面(深度0~0.5mm)摩擦剥落失效约占30%,次表层(深度0.5~3mm)冲击微裂纹源剥落失效约占50%,芯层(深度2.5mm以上)过载穿晶断裂失效约占20%;根据上述轧机轴承零件失效形式统计及原因分析结果可知,如果要保证轧机轴承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要同时控制渗碳热处理后表层、次表层及芯层的深度和含碳量,保证表层有足够的耐磨寿命,次表层有足够的抗屈服强度、耐冲击强度,芯层有足够的韧性,因此将轧机轴承零件渗碳深度划分为三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洛阳汇工轴承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洛阳汇工轴承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425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