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涤纶、氨纶混纺织带及其生产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39682.8 | 申请日: | 2022-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343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山;李红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柯桥恒达织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4B1/16 | 分类号: | D04B1/16;D04B1/18;D06B15/00;D06B15/06;D06G1/00;F26B3/04;F26B13/10;F26B21/00;F26B25/00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寅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85 | 代理人: | 龙俊宇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绍***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涤纶 混纺 及其 生产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涤纶、氨纶混纺织带及其生产工艺,该涤纶、氨纶混纺织带由以下占比的原材料制成:涤纶纱占比85%‑98%、氨纶长丝2%‑15%。工作人员可以将纺织带放置在底座上,启动电机可以使转动杆带动输送辊发生转动从而可以使纺织带向前输送,同时启动热风机,热风会通过气体管进入到烘干腔的内部,然后在通过小孔作用在纺织带上,从而达到对纺织带烘干的目的,输送辊的转动会使半圆形凸管间隙性的撞击撞击管,撞击管在撞击效果下,可以使滑动杆带动弧形板和半圆形顶管向上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会带动纺织带向上凸起布料呈弧形状被拉直,利用向上的拉扯力,可以使纺织带在两侧输送辊压实限位作用下,防止布料在烘干过程发生褶皱。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涤纶、氨纶混纺织带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传统服装里层单方面注重天然纤维的使用,用棉之类的天然纤维作为服装里层材料,而忽视其具有浸润膨胀、堵塞织物间隙的缺点,它妨碍了人体的热湿交换,另一方面过量的吸湿也会引起吸湿放热,然后随着吸湿的饱和,吸湿放热逐渐停止,织物中的纤维反过来吸收人体表面的热量,并使潮湿的衣服与人体粘贴,使人先觉得闷热,然后又觉得湿冷,严重时会使肌肉颤抖,因此,开发新型导湿排汗针织运动面料,必须突破以棉为主的局限,站在新的角度,将新型的纤维原料与先进的加工技术相结合,使其具有导湿快干等功能,又具有舒适柔软等舒适性,提高我国纺织服装的市场竞争力,开发舒适型功能性的吸湿排汗运动面料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吸湿凉爽面料是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用品,通常由不吸水的涤纶纤维,富有弹性的氨纶混纺交织而成。经过机器将面料中的股线按照一定规律和一定长度的纤维拉出面料外所形成,因而具有良好的吸湿速干性能。而在涤纶、氨纶混纺织带生产工艺流程中,需要对纺织带进行烘干处理,而在烘干的时候,由于受到布料宽幅的影响,当布料宽幅较长,在传输过程中受到风力的影响,布料容易在传输过程中发生局部翻折,在烘干后就容易出现布料褶皱,影响美观,进而需要将布料重新熨烫,影响到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涤纶、氨纶混纺织带,该涤纶、氨纶混纺织带由以下占比的原材料制成:涤纶纱占比85%-98%、氨纶长丝2%-15%,其中,所述涤纶纱的纱线支数为40S-50S,所述氨纶长丝的细度为10D-30D。
一种涤纶、氨纶混纺织带的生产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纺纱,将配方量的涤纶纱和氨纶长丝进行混纺,制得混纺纱;
步骤二:织造,对步骤一制得的混纺纱利用针织大圆机进行织造,得到纺织带;
步骤三:开幅预定胚,对步骤二得到的纺织带进行开幅,并使用高温平幅烘干机进行预定胚;
步骤四:染色,对步骤三完成预定胚后对纺织带进行染色,得到染色纺织带;
步骤五:干布,对步骤四得到的染色纺织带采用高温平幅烘干机进行拉幅干布;
步骤六:磨毛,采用金刚砂轮筒磨毛机对干布后的纺织带的贴肤面进行磨毛;
步骤七:剪毛,采用旋刀剪毛机对完成磨毛的面进行剪毛处理;
步骤八:定型成品,采用高温平幅烘干机进行拉幅以定型成品,完成定型后,即制得所述涤纶、氨纶混纺织带。
一种涤纶、氨纶混纺织带的生产工艺,包括烘干机,所述烘干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四角分别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远离底座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移动座,所述移动座的底侧外壁中轴处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槽的上方开设有烘干腔,所述烘干腔的底侧外壁开设有若干个小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柯桥恒达织带有限公司,未经绍兴柯桥恒达织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396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