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云计算的可精准控制消融深度的射频消融导管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38324.5 | 申请日: | 2022-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954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吴海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长城医疗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8/12 | 分类号: | A61B18/12;A61B18/14;A61B90/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禾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320 | 代理人: | 范星 |
地址: | 212000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经济技术开发***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计算 精准 控制 消融 深度 射频 导管 及其 方法 | ||
基于云计算的可精准控制消融深度的射频消融导管及其方法,属于消融导管技术领域,为了解决消融导管的可控性能较差,消融导管的消融深度完全依赖于医生的操作技巧,消融导管的推进精度较低,若发生操作失误的问题,会伤害患者的血管的问题;本发明按压一次其中一组的按压小柱时,便可实现尺度转盘体进行二十度转动,按压一次另一组的按压小柱时,便可实现尺度转盘体进行十度转动;本发明通过位移传感器对消融导管的位移值进行感应,位移传感器的精度可达十分之一微米,可精准控制消融导管的推进长度,以及配合医疗设备对人体构造的数据值,通过终端的云计算实时对消融导管的消融深度进行实时监测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融导管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基于云计算的可精准控制消融深度的射频消融导管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导管射频消融术是治疗心律失常的方法之一,该手术是在X光血管造影机的监测下,通过穿刺血管,把电极导管插入心脏,先检查确定引起心动过速的异常结构的位置,然后在该处局部释放高频电流,在很小的范围内产生很高的温度,通过热效能,使局部组织内水分蒸发,干燥坏死,达到治疗目的。
消融导管是导管射频消融术的必需设备,但现有消融导管对医生的临床经验依赖度较高,一方面,消融导管的可控性能较差,消融导管的消融深度完全依赖于医生的操作技巧,消融导管的推进精度较低,若发生操作失误的问题,会伤害患者的血管,另一方面,消融导管是对卫生要求较高的设备,需保持完全卫生,则需严格控制消融导管的单次使用,且每位患者的身体构造均有不同,即使再有经验的医生在面对不同的患者仍存在出入。
针对以上问题,对现有装置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基于云计算的可精准控制消融深度的射频消融导管及其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云计算的可精准控制消融深度的射频消融导管及其方法,解决了背景技术中消融导管是导管射频消融术的必需设备,但现有消融导管对医生的临床经验依赖度较高,一方面,消融导管的可控性能较差,消融导管的消融深度完全依赖于医生的操作技巧,消融导管的推进精度较低,若发生操作失误的问题,会伤害患者的血管,另一方面,消融导管是对卫生要求较高的设备,需保持完全卫生,则需严格控制消融导管的单次使用,且每位患者的身体构造均有不同,即使再有经验的医生在面对不同的患者仍存在出入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基于云计算的可精准控制消融深度的射频消融导管,包括承接管以及设置在承接管表面的消融导管件,承接管的表面套设有推进机构,推进机构设置有两组,承接管包括管体和开设在管体上表面的第一管腔,第一管腔的一侧开设有第二管腔,管体的一端开设有拐弯开槽,第一管腔和第二管腔的一端通过拐弯开槽相连通,第二管腔的另一端开设有推进敞口,第一管腔的另一端开设有拦截端口,推进敞口的一侧壁设置有位移传感器,位移传感器与消融导管件相对应,推进机构包括套接盖和开设在套接盖下表面的套接槽,套接槽与承接管相连接,套接盖上表面的正中央设置有按压调节件,按压调节件的两侧均安装有从动齿盘,从动齿盘下表面的正中央设置有第一衔接转杆,第一衔接转杆的底端安装有第一伞齿盘,第一伞齿盘的垂直方向安装有第二伞齿盘,第一伞齿盘和第二伞齿盘啮合连接,第二伞齿盘的一侧安装有第二衔接转杆,第二衔接转杆的一端设置有推移组合机构;
按压调节件包括设置在套接盖上表面的外接柄壳和外接柄壳的内部设置有推移转盘,推移转盘的中央安装有按压弹簧,按压弹簧的外侧设置有按压小柱,按压小柱的下表面开设有容纳倒槽,按压弹簧的一端与容纳倒槽的内底面相连接,按压弹簧的另一端与推移转盘的中央相连接,推移转盘的下表面设置有滚轮件,推移转盘通过滚轮件与外接柄壳内底面相连接,推移组合机构包括设置在第一管腔和第二管腔内侧的外罩盖和设置在外罩盖上表面的挤压件,挤压件的一侧设置有牵引杆,牵引杆的一端设置有摇杆,牵引杆和摇杆转动连接,摇杆的一端安装有承接转盘,承接转盘的一侧设置有摇杆,承接转盘另一侧的中央与第二衔接转杆的一端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长城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南京长城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383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快充电路的快充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 下一篇:一种卡轨式通讯管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