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桥梁用承重形变机构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34455.6 | 申请日: | 2022-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9250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赵文溥;刘新文;卢鹏;吕立宁;陈栋栋;张晓;彭小庆;韩之江;汪永强;赵雷;傅莉;侯伟;赵庆昌;王望春;郑彪;谢立安;刘建勋;王琪;王林娟;张子良;刘媛媛;杜光;杨尉明;屈勇;芦永杰;李俊平;秦冬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山西省交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00 | 分类号: | E01D19/00;E01D19/02;E01D19/04;E04H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太兆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08 | 代理人: | 易卫 |
地址: | 030032 山西省太***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桥梁 承重 形变 机构 及其 使用方法 | ||
1.一种桥梁用承重形变机构,包括桥梁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桥梁本体(1)的底面均布设有若干底盘(11),所述底盘(11)的下方均设有支撑梁(2),所述底盘(11)的底面设有外环(12),所述底盘(11)的底面中部设有第一套筒(13),所述支撑梁(2)的顶面设有圆形凹槽,所述圆形凹槽的内底壁中部设有第二套筒(21),所述第一套筒(13)与第二套筒(21)之间设有承重柱(24),所述承重柱(24)通过承重机构与桥梁本体(1)、支撑梁(2)连接;
所述底盘(11)的底面外侧均布设有若干预埋柱(4),每根所述预埋柱(4)的底端部均设有固定板(41),所述支撑梁(2)的外侧面顶部均布设有若干槽钢(3),每根所述槽钢(3)内底部均设有滑动板(31),每块所述滑动板(31)均通过减震机构与对应的固定板(4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用承重形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柱(24)的两端部分别滑动插设在对应的第一套筒(13)、第二套筒(21)内,所述承重柱(24)的两端面均设有承重双弹簧,两根所述承重双弹簧的外端部分别与底盘(11)的底壁、圆形凹槽的内底壁固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用承重形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环(12)的环形内壁上均布设有若干第一横杆(14),每根所述第一横杆(14)的里端部均与第一套筒(13)的外壁固接,每根所述第一横杆(14)的中部均套设有第一滑筒(15),且每根所述第一横杆(14)的外段上均套设有第一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桥梁用承重形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形凹槽的环形内壁上均布设有若干第二横杆(22),每根所述第二横杆(22)的里端部均与第二套筒(21)的外壁固接,每根所述第二横杆(22)的中部均套设有第二滑筒(23),且每根所述第二横杆(22)的外段上均套设有第二弹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桥梁用承重形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重机构包括承重筒(25)、铰接杆(27),所述承重柱(24)的中部套设有承重筒(25),所述承重筒(25)的环形外侧面均布设有若干H形耳座(26),每座所述H形耳座(26)的两个开口内均设有铰接杆(27),位于上方的铰接杆(27)的外端部均与对应的第一滑筒(15)的中部活动铰接,位于下方的铰接杆(27)的外端部均与对应的第二滑筒(23)的中部活动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桥梁用承重形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机构包括短板(32)、长板(33)、侧板(42),所述滑动板(31)的顶面两侧分别设有短板(32)、长板(33),所述短板(32)、长板(33)的相背面分别与槽钢(3)的内侧壁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板(41)的底面两侧设有一对侧板(42),一对所述侧板(42)的相背面分别与槽钢(3)的内侧壁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桥梁用承重形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板(31)的顶面中部设有第一减震销,一块所述侧板(42)的里侧面设有连接板(44),所述连接板(44)的底面中部设有第二减震销,所述第一减震销与第二减震销之间设有减震弹簧,所述减震弹簧的两端部分别套设在第一减震销、第二减震销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桥梁用承重形变机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一块所述侧板(42)的里侧面设有第二齿条(43),另一块所述侧板(42)的侧壁开设有矩形滑孔,所述长板(33)的顶部滑动卡合在矩形滑孔内,且所述长板(33)的里侧面设有第一齿条(3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桥梁用承重形变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槽钢(3)的里侧面中上部设有固定轴承,所述固定轴承的内部插设有固定轴,所述固定轴的外端部套设有联动齿轮(35),所述联动齿轮(35)的两侧分别与第一齿条(34)、第二齿条(43)啮合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一种桥梁用承重形变机构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桥梁本体(1)的重力施加在底盘(11)、第一套筒(13)及若干预埋柱(4)上,第一套筒(13)沿着承重柱(24)向着第二套筒(21)靠拢,使承重柱(24)的两端部分别向着第一套筒(13)、第二套筒(21)进行滑动,并带动承重双弹簧压缩;
步骤二,承重筒(25)相对第一套筒(13)、第二套筒(21)的距离靠近,并在铰接杆(27)的作用下,带动第一滑筒(15)沿着第一横杆(14)进行滑动,使第一弹簧压缩,同步带动第二滑筒(23)沿着第二横杆(22)进行滑动,并使第二弹簧压缩,并在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及承重双弹簧共同的作用下,使底盘(11)的中部重力通过承重筒(25)及承重柱(24)均匀分散在支撑梁(2)的顶面上;
步骤三,底盘(11)周围的重力分散在若干预埋柱(4)上,预埋柱(4)带动一对侧板(42)沿着槽钢(3)侧壁向下滑动,使第二齿条(43)啮合带动联动齿轮(35)及固定轴进行转动;
步骤四,联动齿轮(35)啮合带动第一齿条(34)及长板(33)沿着矩形滑孔向上滑动,同步带动滑动板(31)及短板(32)沿着槽钢(3)的内壁向上滑动,使得连接板(44)与滑动板(31)间距逐渐减少;
步骤五,第一减震销与第二减震销的间距同步减少,并带动减震弹簧压缩变形,在减震弹簧的反作用下,带动连接板(44)、侧板(42)及固定板(41)向上滑动,带动滑动板(31)向下滑动,并带动预埋柱(4)保持平衡状态,使得底盘(11)周围的重力均匀分散在支撑梁(2)周围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山西省交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未经山西省交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山西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山西省交通科技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3445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夹持驱动装置以及手术机器人
- 下一篇:一种地下连续墙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