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立体贴合成型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32631.2 | 申请日: | 2022-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011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刘江林;蔡正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业泓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业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3/02 | 分类号: | B29C63/02;B29C63/00 |
代理公司: | 成都希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26 | 代理人: | 芶雅灵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体 贴合 成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系一种立体贴合成型装置,包括薄膜夹持治具、产品治具及仿形机构,其中薄膜夹持治具提供夹持光学薄膜,产品治具提供设置曲面产品,而且产品治具与薄膜夹持治具在原始位置与贴附位置之间移动,仿形机构活动地设在薄膜夹持治具上,且仿形机构设有复数个气流通道,仿形机构先将光学薄膜调整成预成型光学薄膜,并在贴附位置让预成型光学薄膜接触到曲面产品,而各气流通道再依照预成型光学薄膜接触到曲面产品接触顺序提供正压气体到光学薄膜的上表面,将光学薄膜的下表面贴合到曲面产品的贴附表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系有关于贴合装置及方法,尤指一种光学薄膜贴合在凹面产品的立体贴合成型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工艺水平不断的提升,以及有机发光二极管可以弯曲的特性,使得市场上的出现各种配置曲面屏幕的电子产品,甚至是提供触控功能的立体曲面屏幕,此种立体曲面屏幕的架构,以中国发明专利公布第CN103955306A号(发明名称:三维曲面触控面板,以下称专利前案)为例,曲面触控面板的组成一般为保护玻璃(Cover lens)与触控感测薄膜(Sensor film),在安全性的考虑上,则会在保护玻璃与触控感测薄膜之间再贴附防爆膜(ASF)防止玻璃飞溅。当触控面板的保护玻璃选用三维(3D)曲面玻璃时,其相较于平面保护玻璃,三维曲面玻璃的外观设计具有流线型与立体质感,在触控面板上的立体触感极佳,且三维曲面玻璃能呈现放大效果,并包含无边框外壳设计等优点。
又,专利前案提到触控感测薄膜或防爆膜等光学薄膜,通过光学胶与三维曲面的保护面板贴合固定后,其薄膜材料边缘在曲面贴合处会受到弯折,此时应力将集中在弯折处,长时间静置或者遇到热胀冷缩,会容易造成气泡的问题,或是导致薄膜回弹发生剥离(Peeling)的现象。因此,专利前案解决气泡问题的方式,则是在光学薄膜对应该三维曲面的弯折处设有至少一孔洞,以释放应力。
除了应力将集中在弯折处,长时间静置或者遇到热胀冷缩,会容易造成气泡的问题外,触控感测薄膜或防爆膜等光学薄膜在贴合过程中也会有气泡产生的问题,请参阅图1所示,光学薄膜12贴附曲面产品10的步骤:
(S101)光学薄膜12被夹持治具14夹住;
(S102)夹持治具14带动光学薄膜12移动;
(S103)施加压力到光学薄膜12,让光学薄膜12贴附到曲面产品10上;
(S104)夹持治具14离开光学薄膜12,完成贴附。
但是在前述的步骤S103中,因为会对光学薄膜12施加压力,让光学薄膜12受压后,依照曲面产品10的曲面型状成形,在贴合过程中光学薄膜12会先接触凹型成品的边缘,导致光学薄膜12边缘贴合干涉,造成相对应的应力,拉伸光学薄膜12材料因此变形,此形变会造成光学薄膜12的材料厚度与光学特性产生变化,影响曲面产品10的光学与质量,且容易发生包覆气泡风险。
请参阅图2所示,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习知的贴附机构在原本夹持治具14中间增加凸形仿形机构16,凸形仿形机构16的凸面曲率小于曲面产品10之凹面曲率,将光学薄膜12预成型后往上归位,再由夹持治具14提供正压将预成型的光学薄膜12贴附曲面产品10的凹面结构上,但此方式会因为夹持治具14内的正压气体,仍可能会因施于光学薄膜12上的气压不均导致贴合效果不佳,贴合产生包覆气泡,且气压的不均也会导致光学薄膜12贴合应力不均而影响光学效果。因此,实有必要针对此一问题进行改善。
发明内容
有鉴于先前技术的问题,本发明之目的系为了解决贴附机构在曲面产品贴附光学薄膜的过程中发生贴合产生包覆气泡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业泓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业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业泓科技(成都)有限公司;业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326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