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升镍铝青铜合金强度和韧性的热处理工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531203.8 | 申请日: | 2022-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447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10 |
发明(设计)人: | 马硕;杨晓斌;付立铭;单爱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C21D1/18 | 分类号: | C21D1/18;C21D1/25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蒋亮珠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升 青铜 合金 强度 韧性 热处理 工艺 方法 | ||
1.一种提升镍铝青铜合金强度和韧性的热处理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高温固溶处理:将镍铝青铜合金原料置于950~980℃的热处理炉中保温1.0~6.0h,获得组织均匀的单一高温β相组织;
(2)双相组织调控处理:将步骤(1)处理后的材料快速冷却至700~920℃,然后淬火至室温,得到魏氏体α相和β'马氏体双相组织;
(3)低温峰时效处理:将步骤(2)处理后的材料在100~350℃进行峰时效处理,保温时间为1.0~6.0h,冷却至室温,得到超细的k相、回火α相和马氏体三相组织;
(4)中温马氏体回火处理:对步骤(3)处理后的材料进行中温短时马氏体回火处理,回火温度为550~650℃,保温时间不超过40min,获得高强韧镍铝青铜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提升镍铝青铜合金强度和韧性的热处理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高温固溶处理中:将镍铝青铜合金原料置于热处理炉中保温时间为1.0~2.0h;
步骤(2)双相组织调控处理中:快速冷却温度至750~900℃;
步骤(3)低温峰时效处理中:峰时效处理温度为250~350℃,保温时间为2.0~4.0h;
步骤(4)温马氏体回火处理中:回火温度为580~620℃,保温时间不超过3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提升镍铝青铜合金强度和韧性的热处理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的中温马氏体回火处理中回火时间为t1,所述t1按下式确定:
t1=d1/2×min/mm1/2+t0×min;
其中,d为处理材料或工件的厚度,单位为mm,取值范围为d∈(1,400);t0为常数,取值范围为t0∈[5,10]。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提升镍铝青铜合金强度和韧性的热处理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的双相组织调控处理中冷却速度不小于30℃/s,采取的冷却介质为水汽、盐、或空气;
步骤(3)低温峰时效处理所采取的冷却介质为空气、水、盐水、或液氮。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提升镍铝青铜合金强度和韧性的热处理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选取的镍铝青铜合金原料为商用镍铝青铜合金,包括QAl9-4-4、QAl10-4-4、或QAl10-5-5,原料状态为铸态、热挤压态、淬火态、变形态的板材、棒材或工件。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提升镍铝青铜合金强度和韧性的热处理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高温固溶处理获得的单一高温β相组织不含有微米级尺寸的k相,β相的晶粒尺寸不超过30μm;
步骤(2)所述的双相组织调控处理所获组织为纳米k相析出的β'马氏体基体和比例不同的魏氏体α相,魏氏体α相的体积分数不超过50%,马氏体和魏氏体α相中包含微米级k相的体积分数不超过5%。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提升镍铝青铜合金强度和韧性的热处理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低温峰时效处理后组织中析出相主要包括尺寸在80~200nm和10~50nm的两类纳米k相。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提升镍铝青铜合金强度和韧性的热处理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中温马氏体回火处理所得高强韧镍铝青铜合金组织为回火α相与呈片层状排布的(α+k)相,片层结构回火马氏体组织,同取向的片层组尺寸在10μm以下,其中k相呈高密度弥散分布,主要包括沿片层方向分布的Fe3Al基k4相和NiAl基k3相。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提升镍铝青铜合金强度和韧性的热处理工艺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步骤(2)双相组织调控处理引入魏氏体α相比例不超过5%时,步骤(4)处理后合金的屈服强度不低于800MPa,抗拉强度不低于1000MPa,断裂延伸率不低于8%,得到超高强高韧镍铝青铜合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未经上海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3120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