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中国种获得高锤度、超高糖甘蔗种质的选育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530156.5 | 申请日: | 2022-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164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桃联安;刘家勇;经艳芬;董立华;安汝东;周清明;张静;任生林;田春艳;边芯;张钰;郎荣斌;俞华先;孙有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 |
代理公司: | 深圳科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724 | 代理人: | 刘强强 |
地址: | 661699 云南省红河***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中国 获得 高锤度 超高 甘蔗 种质 选育 方法 | ||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中国种获得高锤度、超高糖甘蔗种质的选育方法,包括:首次以热带种Barwilspt为母本、中国种河南许昌蔗为父本杂交,得到杂交种A;热带种和印度种的杂交后代POJ213为母本与杂交种A杂交,获得杂交种B;再以高糖亲本CP94‑1100为母本与杂交种B杂交,获得杂交种C。经过3次杂交的后代杂交种C是含有中国种血缘的高糖亲本,利用杂交种C可获得高锤度、超高糖的甘蔗种质。且获得的高糖亲本性状稳定,蔗糖分配合力好,超亲优势明显,组合入选率高,杂交后代高糖、高产,蔗糖分增加显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种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利用中国品种获得高锤度、超高糖甘蔗种质的选育方法。
背景技术
甘蔗是热带和亚热带农作物,是生产蔗糖的主要工业原料,且可将蔗糖转化为乙醇作为能源替代品。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种植甘蔗,最大的甘蔗生产国是巴西、印度和中国。甘蔗中含有丰富的蔗糖、单糖、水分,还含有对人体新陈代谢非常有益的各种维生素、脂肪、蛋白质、有机酸、钙、铁等物质,主要用于制糖及水果食用。
甘蔗的蔗糖产量主要是由甘蔗产量和蔗糖分决定的,即蔗糖产量=甘蔗产量×蔗糖分。为了提高甘蔗的蔗糖产量,通常的方法之一就是选用高糖的甘蔗亲本进行杂交,获得超亲优势,选育更高糖的甘蔗品种。但是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点:1.现有甘蔗种质主要是栽培原种(热带种S.officinarum,、印度种S.barberi及少数中国种S.sinense)与野生种(割手密种S.spontanm、大茎野生种S.robusfum)相互杂交的衍生后代,经过多年的反复杂交,糖分基因聚集到了一定程度,甘蔗含糖分难有突破;2.甘蔗属中国种属于栽培原种,据基因组分析认为中国种是由热带种与割手密种杂交演化来的,大约有38个种,其特点是蔗产量高,糖分好,适应性好,宿根性强,其锤度较高,据分析现有粤糖品种或亲本仅含有3个中国种(O.tekcha、H.uba、品种名不详的中国种),海南甘蔗育种场利用中国种与斑茅杂交,获得崖城95-2,其锤度高达22.0%,所以,挖掘利用中国种进行高糖育种具有潜在利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利用中国种获得高锤度、超高糖甘蔗种质的选育方法,包括:
S1.以Barwilspt为母本、河南许昌蔗为父本杂交得到杂交种A;
S2.以POJ213为母本与杂交种A杂交,获得杂交种B;
S3.以CP94-1100为母本与杂交种B杂交,获得杂交种C。
所述杂交种C是含有中国种质的高糖亲本,利用它可获得高锤度、超高糖的甘蔗种质。
进一步的,步骤S1-S3所述杂交的方法具体为:
首先筛选优良种质:以热带种Barwilspt为母本、中国种河南许昌蔗为父本进行杂交;再选用生势强、适应性好的POJ213,以及高产高糖的CP94-1100为轮回亲本;
然后进行亲本处理:先通过桶栽培育亲本,于6月中旬至7月上旬开始进行光周期开花诱导,并选择花期相遇的亲本进行组合杂交,收获杂交种子;
之后进行播种育苗:先将育苗基质分装到育苗盘中,平整好,再用细沙揉散种子,进行播种、浇水、盖膜,直至幼苗长成3-5片真叶后进行假植,又通过1-1.5个月的浇水、施肥培养即可定植到大田里;
最后进行实生苗杂种圃筛选:实生苗在大田里经过半年以上的生长管理即可进行筛选,在年底或年初采用手持锤度计对实生苗进行糖分筛选获取含有中国种血缘的高糖亲本。
进一步的,所述光周期开花诱导的方法为:固定光照时间12:20处理145天后,逐次按1min/天递减至12:00,再固定光照直至开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未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301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