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个体标记式南美白对虾育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27404.0 | 申请日: | 2022-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4720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娇;刘建勇;张健容;傅铄;卓宏标;秦若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海洋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K61/59 | 分类号: | A01K61/59;A01K61/90;A23K10/22;A23K10/30;A23K10/38;A23K20/158;A23K20/147;A23K20/142;A23K50/80 |
代理公司: | 北京沃知思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42 | 代理人: | 邓巧莲 |
地址: | 524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个体 标记 南美 对虾 育种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个体标记式南美白对虾育种方法,涉及虾育种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1)选用中南美洲的自然群体的10个品系的白对虾作为育种品种,选用活力强、无畸形,体重大于平均体重的18%以上的白对虾作为亲虾;(2)在亲虾池中进行培育,亲虾池内经过消毒处理;(3)分别对10个品系的白对虾亲虾分别进行标记;(4)将亲虾放入到亲虾池中进行培育,每天投喂育种饲料,亲虾池内采用高氨氮胁迫;(5)虾苗培育至150日龄,进行不同品系独立饲养,饲养至4cm时,放入养殖池塘中,继续饲养,即可;本发明的南美白对虾育种方法大幅度的提高了白对虾的投放成活率、单位亩产量,同时经过筛选,具有更高的抗氨氮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虾育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个体标记式南美白对虾育种方法。
背景技术
南美白对虾是对虾科、滨对虾属动物。成体最长达23厘米,甲壳较薄,正常体色为青蓝色或浅青灰色,全身不具斑纹。步足常呈白垩状,故有白肢虾之称。南美白对虾额角尖端的长度不超出第1触角柄的2节,其齿式为5~9/2~4;头胸甲较短,与腹部的比例约为1:3;额角侧沟短,到胃上刺下方即消失;头胸甲具肝刺及鳃角刺;肝刺明显;第1触角具双鞭,内鞭较外鞭纤细,长度大致相等,但皆短小(约为第1触角柄长度的1/3);第1~3对步足的上肢十分发达,第4~5对步足无上肢,第5对步足具雏形外肢;腹部第4~6节具背脊;尾节具中央沟,但不具有缘侧刺。
我国是南美白对虾养殖大国,1999年开始成为我国对虾养殖的一个重要品种,在南方三省迅速发展,至今已成为全国普遍推广、产量占首位的养虾品种;在生产高速发展的同时,出现了种苗质量参差不齐、携带病毒和生长缓慢等严重问题,直接威胁我国南美白对虾养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现有技术CN111374076A,公开了南美白对虾喂料方法,“本发明属于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南美白对虾喂料方法。所述方法为在南美白对虾养殖过程中,采用水溞作为投喂饵料或投喂饵料之一。采用本发明特殊的喂料方法培育出的南美白对虾比普通养殖的南美白对虾规格大,每尾体重是普通养殖的3倍以上。而且采用特殊的饵料及投喂方法,综合提高了对虾的产量,亩产量高1000kg以上;优化了对虾的品质,虾体表面光滑,活力好,无异味,药残检验合格、规格整齐,完全达到规。”然而现有的育种技术培育的南美白对虾质量大幅度降低,尤其是生长速度明显减缓,导致产量降低。
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改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利用个体标记式南美白对虾育种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个体标记式南美白对虾育种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利用个体标记式南美白对虾育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用中南美洲的自然群体的10个品系的白对虾作为育种品种,选用活力强、无畸形,体重大于平均体重的18%以上的白对虾作为亲虾;
(2)在亲虾池中进行培育,亲虾池内经过消毒处理;
(3)分别对10个品系的白对虾亲虾分别进行标记;
(4)将亲虾放入到亲虾池中进行培育,每天投喂育种饲料,亲虾池内采用高氨氮胁迫;
(5)虾苗培育至150日龄,进行不同品系独立饲养,饲养密度为35-40尾/m3,饲养至4cm时,放入养殖池塘中,继续饲养,即可。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消毒处理为:
在注水前先暴晒池底3-5天,然后再采用高锰酸钾溶液对亲虾池进行均匀喷洒,放置3天,然后再进行清洗,注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海洋大学,未经广东海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274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