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机绕组的接线结构及包括其的电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23974.2 | 申请日: | 2022-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0995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发明(设计)人: | 阮方;孙永岗;吴泽讯;李华阳;刘军伟;陈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3/28 | 分类号: | H02K3/28;H02K15/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弼兴律师事务所 31283 | 代理人: | 何涛;杨东明 |
地址: | 200241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机 绕组 接线 结构 包括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机绕组的接线结构及包括其的电机,电机绕组包括三相绕组组件,同一绕组组件中的多个绕组线圈分别用于与不同的接线端子连接;绕组线圈的第一接线端用于和电机的相环连接,第二接线端用于和电机的N环连接;对于在同一绕组组件内且在电机周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绕组线圈,其中一绕组线圈自第一接线端由电机的径向内侧向电机的径向外侧绕线,另一绕组线圈自第二接线端由电机的径向外侧向电机的径向内侧绕线。本方案采用正绕线圈和反绕线圈交替设置,使得周向相邻的两个绕组线圈用于与N环连接的第二接线端位于电机的径向同一侧,从而有效缩短绕组线圈第二接线端的长度,降低成本,并使得接线端的布置更加合理整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机绕组的接线结构及包括其的电机。
背景技术
目前,直驱电机因外径尺寸大,无法采用整圆结构,多采用分瓣式的扇形片组合而成,组合式的扇形片受到多重限制,不能采用叠绕组等传统模式,多采用同心集中绕组,集中绕组即每个线圈都需要与相邻的线圈进行连接。其中,对于三相电机而言,包括U相绕组、V相绕组和W相绕组,当电机采用星形接线方式时,U相绕组、V相绕组和W相绕组的一端通过相环与接线端子连接,另一端通过N环相互连接。U相绕组、V相绕组和W相绕组均包括多个连接不同接线端子的线圈,根据线圈的接线原理,周向相邻且连接不同接线端子的两个同相线圈的接线对象相反,例如,一个线圈的首端与相环连接,尾端与N环连接,另一个线圈的首端与N环连接,另一个与相环连接。
而现有技术中的集中绕组中所有线圈的缠绕方向相同,对于上述周向相邻且连接不同接线端子的两个同相线圈而言,一个线圈用于连接N环的接线端位于电机的径向外侧,另一个线圈用于连接N环的接线端位于电机的径向内侧,造成至少一个线圈用于连接N环的接线端较长,不仅增加了成本,该处接线端的布置也会较为混乱。
此外,集中绕组的端部引线、走线方式,一直是制造的难点,困难在于线圈端部连接线是手工折弯,一致性很难保证,相邻间线圈的间隙既要满足电气间隙要求、又要保证有足够的操作空间对N环、相环并头部分焊接包绝缘,因此对N环、相环的加工要求比较高,需要进行合理的布置走线,以降低工艺难度、降低制造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线圈的缠绕方向相同导致周向相邻且连接不同接线端子的两个同相线圈用于和N环连接的接线端位于电机不同径向方向,造成线圈接线端较长,布置混乱的缺陷,提供一种电机绕组的接线结构及包括其的电机。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电机绕组的接线结构,所述电机绕组为集中式绕组并采用星形接线方式,所述电机绕组包括三相不同的绕组组件,分别为U相绕组组件、V相绕组组件和W相绕组组件,所述U相绕组组件、所述V相绕组组件和所述W相绕组组件沿电机周向方向依次设置,任一一相所述绕组组件包括多个沿电机周向方向依次设置的绕组线圈,同一所述绕组组件中的多个所述绕组线圈分别用于与不同的接线端子连接;所述绕组线圈包括第一接线端和第二接线端,所述第一接线端用于和电机的相环连接,所述绕组线圈通过所述相环与所述接线端子连接,所述第二接线端用于和所述电机的N环连接;对于在同一所述绕组组件内且在电机周向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绕组线圈,其中一所述绕组线圈自所述第一接线端由所述电机的径向内侧向所述电机的径向外侧绕线,所述第一接线端相对于所述第二接线端位于所述电机的径向内侧,另一所述绕组线圈自所述第二接线端由所述电机的径向外侧向所述电机的径向内侧绕线,所述第二接线端位于所述第一接线端的径向外侧。
在本方案中,根据绕组的接线原理,周向相邻且连接不同接线端子的两个同相线圈的接线对象相反,本方案采用正绕线圈和反绕线圈交替设置,使得周向相邻的两个绕组线圈用于与N环连接的第二接线端位于电机的径向同一侧,从而有效缩短绕组线圈第二接线端的长度,降低成本,并使得接线端的布置更加合理整洁。
较佳地,所述第一接线端和所述第二接线端分别位于所述绕组线圈的周向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电气风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2397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