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合式骨折复位固定钳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22820.1 | 申请日: | 2022-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325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陈昌红;花海兵;严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市中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88 | 分类号: | A61B17/88;A61B17/82 |
代理公司: | 北京预立生科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36 | 代理人: | 黄露宁 |
地址: | 214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式 骨折 复位 固定 | ||
本申请公开一种组合式骨折复位固定钳,其包括骨折固定部和调节部,骨折固定部和调节部连接;所述骨折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头和第二固定头,第一固定头和第二固定头活动连接;所述调节部包括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头与第一固定杆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头与第二固定杆活动连接;通过此种方式利用第一固定头和第二固定头环绕住骨折处,再利用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分别调整第一固定头和第二固定头的位置,实现对骨折处骨的固定。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为一种组合式骨折复位固定钳。
背景技术
人体骨骼按形态可分为四类,长骨、短骨、扁骨和不规则骨。长骨呈长柱状者,分布于四肢,如股骨、胫骨等,在运动中起杠杆作用。长骨有一体和两端,体又名骨干,骨质致密,骨干内的空腔称骨髓腔,内含骨髓;在体的一定部位有血管出入的滋养孔;端又名骺,较膨大并具有光滑的关节面,由关节软骨覆盖。
人体四肢骨折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是骨折治疗的主要手段。复位钳在手术中用来使骨折部位离散的骨骼复位,并夹持已复位的骨骼。因此它具有复位与夹持两种功能。当骨折部位的骨骼被复位并被牢牢的夹持后,就可以进行后续的手术工作。传统的手术方法为广泛切开,采用库克钳、点状复位钳或比较大的专用复位钳。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骨折复位也要求尽可能的小切口、少剥离保护骨折的血运,有时由于手术切口和骨折类型的原因,有的复位钳无法插入切口或者无法满足复位固定要求,或容易损伤临近器官。
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骨折复位钳具有以下缺陷:1、功能单一,无法根据患者需求或医护人员需求进行自由调整,比如:复位的骨骼的近远端的直径不同,现有的骨折复位钳在固定骨折时,骨骼固定钢板会出现上下或左右滑动,难以将其放置到理想的位置;对于不规则骨的固定,有时可能会出现骨骼固定钢板不能与骨骼紧密接触,难以进行内固定器械的植入;2、也不利于术者用钛板钛钉或者克氏针固定,并且所占空间较大,影响术者的操作视野,增加了术者的操作难度。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组合式骨折复位固定钳,能够显著提高手术质量和手术效率。
本申请公开一种组合式骨折复位固定钳,其包括骨折固定部和调节部,骨折固定部和调节部连接;所述骨折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头和第二固定头,第一固定头和第二固定头活动连接;所述调节部包括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头与第一固定杆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头与第二固定杆活动连接;通过此种方式利用第一固定头和第二固定头环绕住骨折处,再利用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分别调整第一固定头和第二固定头的位置,实现对骨折处骨的固定。
进一步,所述第一固定头包括:第一环形固定杆和第一连接杆,第一环形固定杆和第一连接杆一体连接;第一连接杆设置在第一环形固定杆的外侧;第一连接杆与第一固定杆活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杆所在中心线不在以第一环形固定杆所在圆心的圆边线上,此种设置不会影响第一环形固定杆固定骨折处。
进一步,所述第一环形固定杆设置为中空,且第一环形固定杆两端具有开口,钢丝自第一环形固定杆的第一端开口进入,自第一环形固定杆的第二端开口穿出。
进一步,所述第二固定头包括:第二环形固定杆、第三环形固定杆和第二连接杆,第二环形固定杆和第三环形固定杆一体连接,第二环形固定杆和第二连接杆一体连接。
进一步,所述第二环形固定杆和第二连接杆设置同圆心的贯穿孔,方便克氏针穿入。
进一步,所述第三环形固定杆设置为中空,且第三环形固定杆两端具有开口,钢丝自第三环形固定杆的第一端开口进入,自第三环形固定杆的第二端开口穿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市中医院,未经江阴市中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228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