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分支氧化的多孔金属负极集流体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22337.3 | 申请日: | 2022-05-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4421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陈剑宇;乔鑫;李偲嘉;陈子博;赵进;马延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邮电大学 |
主分类号: | H01M4/66 | 分类号: | H01M4/66;H01M4/0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杜春秋 |
地址: | 210003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支 氧化 多孔 金属 负极 流体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超分支氧化的多孔金属负极集流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于模板上的M金属层、沉积于M金属层上的金属柱阵列以及形成于金属柱上的氧化物结构,所述金属柱阵列为金属电沉积形成的均匀有序的排列结构,所述氧化物结构为形成于相应金属柱外圆面上的呈分支状的氧化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超分支氧化的多孔金属负极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板为双向通孔模板,所述模板为阳极氧化铝、聚四氟乙烯、聚酰亚胺、行迹蚀刻聚碳酸酯、聚丙烯、尼龙、纤维素模板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超分支氧化的多孔金属负极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M金属层的材质为金、银、铜、铁、镍、铝、镁、锌中的一种;所述金属柱为M金属电沉积形成的柱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超分支氧化的多孔金属负极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M金属层的厚度为0.5~2 μm;所述金属柱的长度为15~60 μ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超分支氧化的多孔金属负极集流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通孔模板为双通AAO模板,其孔径为110~390 nm,膜厚为40~60 μm。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一种超分支氧化的多孔金属负极集流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向模板的一面蒸镀一层连续的M金属层基底,然后通过电沉积方法在模板的另一面电沉积金属柱阵列,得到样品;
(2)将电沉积之后的样品放置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刻蚀掉模板;
(3)对刻蚀掉模板之后的样品进行还原;
(4)将还原之后的样品放入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
(5)在水浴条件下保温搅拌,通氧气将金属柱表面氧化成分支状的氧化物结构,获得超分支氧化的多孔金属负极集流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超分支氧化的多孔金属负极集流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采用脉冲阴极电流技术进行电沉积,所述脉冲阴极电流技术的电流密度为-2~-30 mA cm-2,电沉积时间为0.5~2小时。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超分支氧化的多孔金属负极集流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5 mol/L,刻蚀时间为0.5小时;所述步骤(3)中,还原品所用溶液为CuSO4溶液,其pH=1;所述乙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中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9。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超分支氧化的多孔金属负极集流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中,水浴温度为60~80 ℃,水浴时间为3~6小时,转速为600 r/min。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超分支氧化的多孔金属负极集流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分支氧化的多孔金属负极集流体应用于锂金属负极、钠金属负极、钾金属负极、镁金属负极、钙金属负极、锌金属负极、铜金属负极、锡金属负极、铝金属负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邮电大学,未经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22337.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