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oSe2 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519355.6 | 申请日: | 2022-05-1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144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 发明(设计)人: | 王成;李偲嘉;陈子博;何倩;刘文秀;陈剑宇;赵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邮电大学 | 
| 主分类号: | H01M4/36 | 分类号: | H01M4/36;H01M4/38;H01M4/58;H01M4/583;H01M4/62;H01M10/052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周湛湛 | 
| 地址: | 2100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ose base sub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oSe2修饰双功能多孔碳布的制备方法,将清洗、退火、硒化后得到的CC@CoSe2作为载体材料,首先采用等离子体化学气相共沉积的方式沉积将硫到CC@CoSe2多孔网络上后制备出CC@CoSe2/S复合含硫正极材料;其次CC@CoSe2作为载体材料,将金属锂通过电沉积的方式沉积到CC@CoSe2多孔网络上面,从而制备出CC@CoSe2/Li复合金属锂负极材料;最终将前述内容中制备的CC@CoSe2/S复合含硫正极材料和CC@CoSe2/Li复合金属锂负极材料作为锂硫电池的正极、负极材料,应用于柔性锂硫全电池,组装软包电池测试电化学性能。本发明达到了高硫载量和高硫利用率的协同,构建了高堆积密度、高硫面载量和高能量密度的锂硫全电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CoSe2饰多孔碳布的制备方法,属于材料制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柔性和可穿戴设备的快速发展,人们对柔性电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为柔性显示器、可穿戴设备等在机械变形下的稳定运行提供动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反而助推了人们对于柔性电池的研究和开发。作为锂电池的重要分支,锂硫(Li-S)电池以其超高的理论容量(1675mAh g-1)、廉价丰富的硫资源成为未来锂电池发展的方向之一,并且已经取得一定的实用化进展,赢得人们的广泛认可。将柔性锂硫电池应用于柔性可穿戴设备供电,将能够实现更高的能量密度,为柔性器件、设备提供更长的续航能力。然而,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和锂树枝晶的形成仍然严重制约着柔性Li-S电池的发展。此外,柔性Li-S电池要求即使在弯曲、折叠或拉伸状态下也应保持高性能,这就要求电池的各个组件都具有一定的柔韧性,其中正极、负极以及隔膜作为锂硫电池的关键组件,对锂硫柔性电池的机械性能以及电化学性能性能起着决定性作用。
到目前为止,许多研究工作集中在开发稳定的锂负极和高库仑效率的S正极上,包括设计人工固体电解质界面(SEI)层,使用电解质添加剂,以及开发高比表面积的锂基体。在正极一侧,使用金属氧化物、硫化物、氮化物以及碳基材料(作为储硫载体,通过物理限制、化学吸附的方法减少多硫化物的“穿梭效应”。同时,对隔膜进行设计修饰,也成为抑制多硫化物穿梭的有效手段。尽管已经取得了快速的研究进展,但最先进的技术仍然无法避免过量锂的使用,与含硫正极相比,金属锂负极通常会过量15-150倍之多。此外,柔性Li-S电池中锂枝晶的不良生长导致电池性能差;锂金属负极与可溶性锂多硫化物(LiPS)接触发生寄生副反应导致电池容量的快速衰减;机械柔韧性差等问题依然是限制柔性Li-S电池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迫切需要对锂硫电池中的三个重要部件:正极、负极以及隔膜进行设计匹配。对于柔性锂硫全电池而言,优异的电池性能往往需要综合考虑正极、负极等电池组件,设计单一的正极、负极研究往往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达到实用化需求;与此同时,对于柔性电池的整体结构而言,优异的抗弯折性能和高能量密度之间通常是相互取舍的,实现良好的柔韧性通常需要在容量上引入冗余以释放电池中的压力。因此,需要在柔韧性以及电池容量之间找到一个平衡,来设计制备出符合需求的柔性锂硫电池。
针对柔性锂硫电池性能提升,主要有三个方面:1)抑制多硫化物(LiPS)的溶解;2)通过调整溶剂化结构来稳定LiPS,降低LiPS的活性从而减弱对锂金属阳极的腐蚀;3)优化SEI或强化块体Li金属保护锂金属负极,降低锂金属用量,实现较小N\P比16。
大量的研究成果表明,通过设计一体式、功能化的储硫、储锂载体来限制、吸附多硫化物,加速电化学反应动力学,抑制“穿梭效应”,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锂负极,提升电池性能的作用。同时,开发高比表面积的锂金属负极,降低锂金属在集流体上的成核势垒,抑制锂枝晶的形成以及生长,对于实现较低N/P比全电池、提升电极柔韧性等方面也具有关键作用。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邮电大学,未经南京邮电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1935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移动的实木衣柜
 - 下一篇:一种新型口罩
 
- 一种Nd<sub>2</sub>O<sub>3</sub>-Yb<sub>2</sub>O<sub>3</sub>改性的La<sub>2</sub>Zr<sub>2</sub>O<sub>7</sub>-(Zr<sub>0.92</sub>Y<sub>0.08</sub>)O<sub>1.96</sub>复相热障涂层材料
 - 无铅[(Na<sub>0.57</sub>K<sub>0.43</sub>)<sub>0.94</sub>Li<sub>0.06</sub>][(Nb<sub>0.94</sub>Sb<sub>0.06</sub>)<sub>0.95</sub>Ta<sub>0.05</sub>]O<sub>3</sub>纳米管及其制备方法
 - 磁性材料HN(C<sub>2</sub>H<sub>5</sub>)<sub>3</sub>·[Co<sub>4</sub>Na<sub>3</sub>(heb)<sub>6</sub>(N<sub>3</sub>)<sub>6</sub>]及合成方法
 - 磁性材料[Co<sub>2</sub>Na<sub>2</sub>(hmb)<sub>4</sub>(N<sub>3</sub>)<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CH<sub>3</sub>CN)<sub>2</sub> 及合成方法
 - 一种Bi<sub>0.90</sub>Er<sub>0.10</sub>Fe<sub>0.96</sub>Co<sub>0.02</sub>Mn<sub>0.02</sub>O<sub>3</sub>/Mn<sub>1-x</sub>Co<sub>x</sub>Fe<sub>2</sub>O<sub>4</sub> 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Bi<sub>2</sub>O<sub>3</sub>-TeO<sub>2</sub>-SiO<sub>2</sub>-WO<sub>3</sub>系玻璃
 - 荧光材料[Cu<sub>2</sub>Na<sub>2</sub>(mtyp)<sub>2</sub>(CH<sub>3</sub>COO)<sub>2</sub>(H<sub>2</sub>O)<sub>3</sub>]<sub>n</sub>及合成方法
 - 一种(Y<sub>1</sub>-<sub>x</sub>Ln<sub>x</sub>)<sub>2</sub>(MoO<sub>4</sub>)<sub>3</sub>薄膜的直接制备方法
 - 荧光材料(CH<sub>2</sub>NH<sub>3</sub>)<sub>2</sub>ZnI<sub>4</sub>
 - Li<sub>1.2</sub>Ni<sub>0.13</sub>Co<sub>0.13</sub>Mn<sub>0.54</sub>O<sub>2</sub>/Al<sub>2</sub>O<sub>3</sub>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