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多互联远程康养训练机器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16656.3 | 申请日: | 2022-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837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屈传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H1/02 | 分类号: | A61H1/02;A61B5/021;A61B5/145;A61B5/00 |
代理公司: | 济南凳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386 | 代理人: | 汪澎 |
地址: | 250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机器 学习 多互联 远程 训练 机器人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多互联远程康养训练机器人,其可以在居家时指导患者进行肢体训练和语言训练,指导方案更加科学,具有指导性、监督性和安全监控性;降低患者康复训练的费用,提高训练的效果,更加科学的指导康复训练。基于轮廓分析技术,对卒中患者康复时的肢体训练进行检测,并分析其动作的相似度,从而可以实现对患者康复效果的判断;基于语音识别技术,对患者的语言复述能力进行分析,从而可以实现对患者的语言能力恢复情况进行判断;同时将语言训练分成多个级别,难度可以实现循序渐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多互联远程康养训练机器人。
背景技术
脑卒中具有高患病率、高发病率及高死亡率的特点,是许多国家成人慢性残疾的主要原因,而且大部分患者会遗留不同程度的运动、认知、言语及吞咽障碍。我国是世界上脑卒中疾病负担最大的国家之一,脑卒中也是我国成年人致死和致残的首要原因。
近年来,我国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增高,但标化死亡率呈总体下降趋势,这使得脑卒中幸存者数量激增,而约有80%的脑卒中幸存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据调查,大约90%的幸存者会有运动功能的受损;吞咽困难发生率为27%~64%,其中约有一半患者在发病1个月后仍有吞咽困难,吞咽困难会导致误吸甚至肺部感染;约有23%的脑卒中患者在1年内、11%的患者在1年后表现出情绪、心理障碍;而脑卒中急性期和康复期的失语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0%、34%。在这些幸存者中有70%~80%的患者因残疾而不能独立生活,这给家庭、医疗保健系统和社会均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负担。
早期、持续康复是减轻卒中后功能障碍的主要手段,然而实际工作中康复训练的介入经常会遇到各种困难。《临床路径》显示缺血性卒中的住院时间是14天,然而由于家庭经济、科室床位、医保要求等原因,大部分患者的实际住院天数达不到这一标准,相应的康复训练更是无法在住院期间有效开展。回家后由于昂贵的治疗费用、交通限制、医患沟通不便等,大部分患者难以获得有效强度的康复训练。此外,我国康复治疗师比例约为1.03/10万人,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且缺乏高素质的康复从业者,并存在严重的分配不均,这进一步加大了康复训练的难度。
国内外多项随机对照试验证明,接受院外的专业康复训练的患者的功能恢复效果与院内康复无差异。基于此,远程康复逐渐成为热门话题。远程康复通过通信技术延伸了康复训练,不受时间、地域、交通条件的限制,大大节省了相应的医疗成本,非常适用于我国地广人多、医疗资源紧张的基本国情。应运而生的远程康复系统通过移动端(手机或平板电脑)将患者与康复师联系起来,远程患者的康复训练。然而,这一系统仍存在诸多弊端。由于康复的对象多是老年人,相当一部分患者不能熟练应用电子产品,容易造成训练的中断;受到后台运营、程序设计的影响,大部分康复系统的操作复杂、训练方式单一、娱乐性缺乏,大大降低了患者的趣味性和依从性,也使得康复效果大打折扣。另外,各公司研发的系统多采用自行设计的康复措施和评定标准,他们之间未形成统一的规范,导致不能有效评定康复效果。
因此,研发一种集运动、认知、语言于一体的康复机器人迫在眉睫。远程康复训练机器人是康复训练机器人与远程通讯技术的有机结合。患者通过对话的形式与后台进行沟通,解决了老年人的设备排斥问题。同时,一款理想的康复机器人产品也要解决趣味性低、依从性低、标准杂乱等弊端。目前,傅利叶、埃斯顿、格美等公司分别在做不同领域的康复机器人,一方面,他们没有把不同领域的康复程序集成在一个机器,另一方面,他们的产品主要面向在院病人,需要进一步改进后才能在院外使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内容,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多互联远程康养训练机器人系统,包括云端模块、机器人本体和手环模块。
机器人本体包括中心控制器、显示模块、数据库模块、驱动模块、执行模块、定位模块和通信模块;
显示模块、数据库模块、驱动模块、执行模块、定位模块和通信模块均连接至中心控制器;
驱动模块用于驱动机器人移动,以实现自动寻址充电和自动跟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未经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山东省立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1665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IRX3基因在制备药物中的应用
- 下一篇:一种多物种立体种植大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