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抗拉强度的铜铝过渡接线端子的制作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13577.7 | 申请日: | 2022-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444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2 |
发明(设计)人: | 王绍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通光强能输电线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048 | 分类号: | H01R43/048;H01R43/05;H01R4/62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查鑫利 |
地址: | 2262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拉强度 过渡 接线 端子 制作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抗拉强度的铜铝过渡接线端子的制作工艺,工艺步骤包括铝压接管液压,液压模具为八角围压模,八角围压模包括上下契合的凹压模块、凸压模块,凹、凸压模块上下组合后,内部为八边形,凹压模块内侧底部设有凸筋,凸压模块内侧顶部设有凹槽,本发明导体中的加强芯安装固定于铜连接件中,使电缆纵向拉伸受力直接作用于端子连接杆上,电缆只是导体加强芯承载拉力,负责电能传输的铝或铝合金导体几乎不受拉伸载荷的影响,电气连接更可靠,使用八角围压模,压接后的压痕呈“W”状,使导体与端子连接管压接时不仅有径向的压缩变形,也存在轴向的滑移错位变形,使破化膜坏氧彻底,且避免了点压方式对导体机械性能的损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接线端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抗拉强度的铜铝过渡接线端子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由于铝芯电缆重量轻且价格便宜,目前在新能源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铝及铝合金导体都因为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导体表面极易生产氧化膜,铝及铝合金的氧化膜的物理特性是不导电的,因此安装铝及铝合金导体时,如果不能有效破坏这层氧化膜,将对电缆的连接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甚至可能因此导致电气火灾事故的发生。在风力发电行业,随着单机功率的不断提升,风电塔筒的高度也越来越高,塔筒上段筒壁的摆动和扭转工况越来越复杂,这就使得沿塔筒内壁敷设的电缆受拉伸和振动的幅度和频率越来越大。现有的导体压接技术要么是六边形环压,也叫六角围压,要么是点压,也叫坑压,点压方式可以有效地破坏铝质导体表面的氧化膜,获得良好的电气连接性能,但点压方式也会对导体纵向产生不均匀的破坏,使导体与接头的抗拉性能下降。六角围压方式对导体的变形更为均匀平缓,导体与接头可以获得更好的机械性能,但因导体变形量小,用于铝质导体时有可能发生氧化膜破坏不彻底,造成接触电阻大,从而导致压接处发热。
公开号CN203800196U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铜铝接线端子,提供一种防锈、使用寿命长的铜铝接线端子,所述第二铝圆柱体与第一铜圆柱体相接并焊接固定,所述第二铝圆柱体与第一铜圆柱体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二铝圆柱体与第一铜圆柱体的焊接处设有防水油层,其厚度为0.1~0.2mm,端子对拉力的承载度需要提高,端子没有进行径向的变形,与轴向的压缩变形,电气连接性能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抗拉强度的铜铝过渡接线端子的制作和安装工艺,端子设置开孔铜连接板和加强芯紧固组件,使电缆接头轴向承载能力更高,且电气性能更佳。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抗拉强度的铜铝过渡接线端子的制作工艺,工艺步骤包括铝压接管液压,所述液压模具为八角围压模,所述八角围压模包括上下契合的凹压模块、凸压模块,所述凹压模块、凸压模块上下组合后,内部为八边形,所述凹压模块内侧底部设有凸筋,凸压模块内侧顶部设有凹槽。
进一步,一种高抗拉强度的铜铝过渡接线端子的制作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将铝质导体外部的绝缘材料剥除,剥除长度约为铝压接管的内孔深度加上60mm,然后再去除端头的铝质导体,使导体加强芯露出的长度为54-56mm,用刀片刮除铝质导体表面的氧化膜并清理干净,然后薄涂一层导电膏,穿入铜铝过渡接线端子的铝压接管中到底,使导体加强芯从铜连接件中露出;
步骤2:将的八角围压模凹压模块和凸压模块装入液压钳中,将穿好铝质导体的铜铝过渡接线端子的铝压接管置于凹压模块和凸压模块之间,从铝压接管开口端开始压接,开口端露出模块外边的长度不少于6mm,凹压模块和凸压模块平口紧密贴合后维持3-5秒即完成一次压接,依次向铜连接件端压接,压痕间距不少于6mm,直至完成要求的压接次数;
步骤3:将开槽螺栓套入导体加强芯拧紧在压接完成的铜铝过渡接线端子的铜连接件上,套入一个垫片,将导体加强芯顺着槽口弯折,再套入另一个垫片,拧上锁紧螺帽,使导体加强芯被压紧在两个垫片6之间;
步骤4:将多余的导体加强芯截断,使其露出垫片的长度为4.5-5.5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通光强能输电线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通光强能输电线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135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