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中的交易主体违约风险评估方法与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12588.3 | 申请日: | 2022-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2017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蒋嶷川;陈崟;狄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Q40/02 | 分类号: | G06Q40/02;G06Q40/04;G06Q30/06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周蔚然 |
地址: | 210096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宗 商品 交易市场 中的 交易 主体 违约 风险 评估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中的交易主体违约风险评估方法与系统,将交易网络中各主体之间的关系和网络溢出效应整合进对交易主体违约风险的评估。首先,系统基于市场交易数据和交易主体数据,构建交易网络;随后,分别使用单交易主体特征和交易网络特征,构建单交易主体评估模型和交易网络溢出效应评估模型;最后,对使用到的单交易主体特征和交易网络特征进行整合和选取,并基于选取出的特征构造混合模型作为最终模型,应用于系统中。基于此最终模型的交易主体违约风险评估系统,综合主体内部因素和外部市场因素,摒除了传统评估方法仅基于单交易主体特征的局限性,提升了评估效果,并能更好地适应交易市场的动态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大宗商品电子商务监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中的交易主体违约风险评估方法与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发展,其交易商品种类逐渐涉及化工、粮食、钢铁、塑料、贵金属等诸多行业和领域,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各类风险事件频发。
大宗商品采购商、贸易商、生产商等,在大宗商品交易中,存在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违约,致使交易对手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这种风险被称作违约风险。贸易商在采购环节须向供应商预付货款,由供应商收款发货,一旦未按照合同约定发货,或供应商存在恶意欺骗的情况,公司预付账款面临一定减值损失风险;在销售环节中,由于存在提前释放货权的情况,若后续货款无法收回或收回难度较大,贸易商应收账款损失风险较大。在贸易商拥有货权期间,贸易过程中的物流配送、仓储管理以及装船卸载等环节涉及到的费用,一般由贸易商先行垫付,在与下游客户结算时,向客户收回。此外,在代理模式中,贸易商为客户采购时产生了资金占用费,在结算时由客户支付,在交易过程中若出现问题导致交易不顺畅,贸易商或将自行承担相关费用,面临一定费用损失风险。违约风险与金融机构信用水平高度相关,对市场波动更加敏感。针对违约风险的风险控制,需要从其产生的根源入手,实现外部监管与内部控制的有机结合。
传统违约风险预测模型多针对单交易主体,关注公司的内部特征和宏观市场行情。近年来,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通过“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供应链融资”运营模式,实现了线上与线下资源的整合以及供应链的协同联动,因此大宗商品电子交易供应链上各主体之间关系的探究以及供应链金融的研究对系统风险的管控与预警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供应链连接供应商与采购商,在市场中构成一个庞大的交易网络。在这样的交易网络中,维系各交易主体的一个重要金融关系是商业信用,即企业在正常经营活动和商品交易中由于延期付款或预收账款所形成的企业间信贷关系。从本质上说,商业信用相当于买方向卖方进行了短期融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银行的信贷融资。一方面,商业信用是制造商(原材料采购商)的一项重要融资渠道;同时,商业信用也是供应商(原材料提供商)维护生产-市场关系,保护未来收入的一种重要手段。另一方面,某个公司受到的震荡或失衡可能会沿着供应链传播:中间商会通过对上游供应商采取延期付款行为的方式来应对下游采购商的延期付款行为,由此在交易网络中形成级联效应。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适用于大宗商品交易网络中的交易主体违约风险评估方法与系统,将由商业信用产生的网络溢出效应集成到针对交易主体违约风险的评估中,以期提升对交易主体违约行为的评估与预测能力。
发明内容
在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中,各个交易主体在正常经营活动和商品交易中由于延期付款或预收账款,形成了企业间信贷关系,即商业信用关系。这种关系是制造商(原材料采购商)的一项重要融资渠道,同时也是供应商(原材料提供商)维护生产-市场关系,保护未来收入的一项重要手段。当某一交易主体资产遭遇震荡或失衡时,这种震荡或失衡很有可能以商业信用关系为渠道传播,从而在交易网络中形成级联效应。传统的违约风险评估方法缺少对商业信用渠道传播的考察,即欠缺对交易网络溢出效应的综合考虑,使得评估存在局限性、准确性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125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