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测控链路远程对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09363.2 | 申请日: | 2022-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153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振坤;顾祥龙;张砚秋;曹锐;贺子祺;多令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63660部队 |
主分类号: | H04B7/185 | 分类号: | H04B7/185;H04B17/40 |
代理公司: | 洛阳华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203 | 代理人: | 陈佳丽 |
地址: | 47100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控 远程 对接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测控链路远程对接方法,适用于远距离情况下地面测控站和测控应答机之间的对接,包括在测控应答机端、地面测控站端分别布置一个无线电信号采集系统A、B;系统A接收测控应答机发送的模拟遥测信号,转换为遥测数字信号并存储为数据包,然后通过网络将此数据包发送给系统B,系统B收到此数据包后,经数模变换恢复成模拟遥测信号并发送,地面测控站接收此模拟遥测信号并解调实现遥测对接;系统B接收地面测控站发送的模拟遥控信号,转换为遥控数字信号并存储为数据包,然后通过网络将此数据包发送给系统A,系统A收到此数据包后,经数模变换恢复成模拟遥控信号并发送,测控应答机接收此模拟遥控信号并解调实现遥控对接。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飞行器测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测控链路远程对接方法。
背景技术
在飞行器飞行试验中,需要测控系统为飞行器和飞行器地面控制中心之间提供测控链路,测控系统包括飞行器上装载的测控应答机和放在地面上的地面测控站。为了保障测控链路在试验中正常工作,在试验任务前需要对测控应答机和地面测控站进行对接测试。
通常的对接测试方法是将飞行器测控应答机、地面测控站运输至同一处,二者相距几米至几百米,由测控应答机发送遥测信号,地面测控站发送遥控信号;然后观察地面测控站能否正常接收并解调遥测信号,测控应答机能否正常接收并解调遥控信号。如果遥测信号和遥控信号均接收解调正常,则说明测控链路能够正常工作。
如果飞行器测控应答机和地面测控站相距较远,例如高达几百公里到上千公里,将二者运输至同一处需要花费较大代价。为此本申请提出一种测控链路远程对接方法。
发明内容
针对前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测控链路远程对接方法。该方法将发送端的模拟信号采集并进行数字化处理后通过网络传输至接收端,接收端再通过数模变换还原为模拟信号,实现了信号远距离的搬移,从而实现测控链路的远程对接。
为实现前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思路为:
在飞行器测控应答机端放置一个无线电信号采集系统A(为便于描述,以下简称为系统A),在地面测控站端放置一个无线电信号采集系统B(为便于描述,以下简称为系统B);系统A和系统B都接入到网络中,采集本地的无线信号并转为数字信号后发送到远端再恢复成无线信号,实现无线信号的远距离搬移,以此实现测控链路的远程对接。
基于前述技术思路,本发明一种测控链路远程对接方法具体包含如下步骤:
步骤1.在测控应答机端布置一个无线电信号采集系统A,在地面测控站端布置一个无线电信号采集系统B;飞行器测控应答机开机、地面测控站开机,系统A和系统B开机,测控应答机准备发送模拟遥测信号和接收模拟遥控信号,地面测控站准备接收模拟遥测信号和发送模拟遥控信号。
步骤2.根据遥测信号的频点、带宽,配置系统A的接收中心频点和采样速率,系统A的中心频点等于遥测信号频点,采样速率等于带宽的2倍以上。测控应答机发送模拟遥测信号,系统A接收模拟遥测信号,经模数变换转换为遥测数字信号并生成一个遥测数字信号数据包,然后通过网络将该遥测数字信号数据包发送给系统B。系统B收到系统A发送的遥测数字信号数据包后,经数模变换恢复成模拟遥测信号,上变频至遥测信号频点并发送,地面测控站接收此模拟遥测信号并进行解调,观察解调是否正常,若正常,则表示测控应答机和地面测控站之间的下行链路能够正常工作。
步骤3.根据遥控信号的频点、带宽,配置系统B的接收中心频点和采样速率,系统B的中心频点等于遥控信号频点,采样速率等于带宽的2倍以上。地面测控站发送模拟遥控信号,系统B接收模拟遥控信号,经模数变换转换为遥控数字信号并生成一个遥控数字信号数据包,然后通过网络将该遥控数字信号数据包发送给系统A。系统A收到系统B发送的遥控数字信号数据包后,经数模变换恢复成模拟遥控信号,上变频至遥控信号频点并发送,测控应答机接收此模拟遥控信号并进行解调,观察解调是否正常,若正常,则表示地面测控站和测控应答机之间的上行链路能够正常工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63660部队,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63660部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0936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铁生产连续性轧压设备
- 下一篇:一种混料破碎分向运输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