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长度伸缩谐振型磁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506574.0 | 申请日: | 2022-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0955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发明(设计)人: | 陈聪;白利兵;张杰;周权;田露露;程玉华;黄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R33/02 | 分类号: | G01R33/02;G01R33/00 |
代理公司: | 电子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51203 | 代理人: | 邓黎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长度 伸缩 谐振 传感器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长度伸缩谐振型磁传感器,属于磁传感器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引出电极,第二引出电极,以及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基座、下磁敏薄膜、下电极层、压电薄膜层、上电极层和上磁敏薄膜;压电薄膜层包括中间镂空的绝缘结构,位于绝缘结构镂空区域的长度伸缩型压电薄膜结构,以及两个用于固定的支撑梁;基座上表面设有空腔,下磁敏薄膜和下电极层位于空腔内部对应压电薄膜结构位置;上电极层与第一引出电极相连,下电极层贯穿绝缘结构与第二引出电极相连。本发明中下磁敏薄膜和上磁敏薄膜均可与待测磁场充分接触,同时利用压电薄膜结构的长度伸缩特性,保证ΔE效应的充分转换,提高磁传感器的相对灵敏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磁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长度伸缩谐振型磁传感器。
背景技术
目前,磁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生物医学检测、汽车工业、智能家居等,但现有的磁传感器在实现超低磁场的高灵敏度检测上存在一定挑战。由于磁场变化可引起磁敏薄膜的弹性模量E发生变化,即ΔE效应,而弹性模量E又与谐振频率息息相关,所以跟踪谐振频率可以获得外界磁场大小的变化,为实现高灵敏度的谐振型传感器提出了一种有效途径。因此近年来基于ΔE效应的谐振型传感器备受关注。
基于ΔE效应的谐振型传感器通常由磁敏薄膜与压电谐振器复合而成,利用了磁敏薄膜的ΔE效应和压电薄膜的谐振特性,从而达到磁场检测的目的。磁场探测极限与传感器的相对灵敏度和品质因数密切相关,但现有的基于ΔE效应的谐振型传感器由于几何结构设计的不合理以及ΔE效应转换效率低下,仍无法突破femto-Tesla (fT)级别的超低磁场检测。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磁传感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长度伸缩谐振型磁传感器,可显著提高磁传感器的相对灵敏度和品质因数,从而实现超低磁场的高灵敏度检测,且体积小、成本低、功耗低。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长度伸缩谐振型磁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引出电极,第二引出电极,以及自下而上依次设置的基座、下磁敏薄膜、下电极层、压电薄膜层、上电极层和上磁敏薄膜;所述压电薄膜层包括中间镂空的绝缘结构,位于绝缘结构镂空区域的压电薄膜结构,以及两个用于固定压电薄膜结构和绝缘结构的支撑梁,所述压电薄膜结构的谐振态为长度伸缩型,振动方向与下磁敏薄膜和上磁敏薄膜的硬轴方向一致;所述基座上表面设有空腔,下磁敏薄膜和下电极层位于空腔内部对应压电薄膜结构位置;所述上电极层与第一引出电极相连,下电极层贯穿绝缘结构与第二引出电极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梁对应于压电薄膜结构的零位移位置,即长度中心处。
进一步地,所述绝缘结构与基座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引出电极和第二引出电极设置于绝缘结构上表面,并分别位于上电极层两侧。
进一步地,所述下磁敏薄膜、下电极层、压电薄膜结构、上电极层和上磁敏薄膜的长宽尺寸相同,并且长度远大于宽度和厚度;优选地,长度大于宽度的10倍,大于厚度的1000倍。
进一步地,所述下磁敏薄膜和上磁敏薄膜的厚度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压电薄膜层的厚度为400~800 nm,下磁敏薄膜和上磁敏薄膜的厚度为200~400 nm。
进一步地,所述下磁敏薄膜和上磁敏薄膜的材料为具有ΔE效应的磁敏材料,例如FeGaB、FeGa以及由FeSiB和FeCoMo合成的各种非晶态合金。
进一步地,所述压电薄膜结构材料为具有压电效应的材料,例如压电陶瓷PZT(锆钛酸铅)、AlN、压电单晶PMN-PT(铌镁酸铅-钛酸铅)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065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