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驾驶行为分析方法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06517.2 | 申请日: | 2022-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274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发明(设计)人: | 卢熠婷;黄云飞;疏腾飞;陈洁;汪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浙江远程商用车研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40/09 | 分类号: | B60W40/09;B60W40/00;H04L67/12;H04L67/01;H04L12/40;G07C5/00;G07C5/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冯会 |
地址: | 310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驾驶 行为 分析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驾驶行为分析方法及系统,涉及车联网技术领域。所述驾驶行为分析方法,应用于驾驶行为分析系统,所述驾驶行为分析系统包括车载终端,车联网平台以及大数据平台,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车载终端基于预设国标协议和预设车联网协议采集车辆驾驶数据,并将所述车辆驾驶数据上报至车联网平台;车联网平台将上报的所述车辆驾驶数据发送至大数据平台;大数据平台对所述车辆驾驶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并根据预设不良驾驶判定规则对数据处理后的车辆驾驶数据进行判定,获得车辆的不良驾驶行为信息。本发明拓宽了驾驶行为分析的适用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驾驶行为分析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车联网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商用车企业开始聚焦于车联网后市场服务模块。对于商用车,车主注重车辆使用成本,但商用车作为车主的营生工具,使用频次高,时间长,对车辆的利用率大,损耗大。而对于应用在干线物流等场景的重型车辆,很多为公司购车、员工开车,因为非本人车辆,所以对于车辆使用、安全驾驶责任心不强,并且车辆在干线行驶,长期在外行驶,车队长无法跟车,无法真实了解车辆情况。因此,车主、车队管理人员需要了解司机实际开车情况、开车习惯等,但驾驶行为分析通常需要多项车内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控制器域网)总线的数据,目前通常是由主机厂进行数据分析,因此导致了现有驾驶行为分析的适用面较窄。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驾驶行为分析方法,旨在解决现有驾驶行为分析的适用面较窄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驾驶行为分析方法,应用于驾驶行为分析系统,所述驾驶行为分析系统包括车载终端,车联网平台以及大数据平台,所述驾驶行为分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车载终端基于预设国标协议和预设车联网协议采集车辆驾驶数据,并将所述车辆驾驶数据上报至车联网平台;
车联网平台将上报的所述车辆驾驶数据发送至大数据平台;
大数据平台对所述车辆驾驶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并根据预设不良驾驶判定规则对数据处理后的车辆驾驶数据进行判定,获得车辆的不良驾驶行为信息。
可选地,所述车载终端基于预设国标协议和预设车联网协议采集车辆驾驶数据的步骤包括:
车载终端根据预设国标协议采集对应的国标驾驶数据;
车载终端根据预设车联网协议采集对应的车联网驾驶数据,并将所述国标驾驶数据和车联网驾驶数据作为所述车辆驾驶数据。
可选地,所述预设车联网协议包括预设车联网基础协议和预设车联网扩展协议,车载终端根据预设车联网协议采集对应的车联网驾驶数据的步骤包括:
车载终端根据预设车联网基础协议采集对应的车联网基础驾驶数据;
车联网平台根据预设车联网扩展协议下发对应的参数设置指令至车载终端;
车载终端根据接收到的参数设置指令,采集车联网扩展驾驶数据,将所述车联网基础驾驶数据和车联网扩展驾驶数据作为车联网驾驶数据。
可选地,所述车联网平台包括第一车联网平台和第二车联网平台,所述将所述车辆驾驶数据上报至车联网平台的步骤包括:
车载终端根据预设国标协议以第一通信链路将所述国标驾驶数据上报至第一车联网平台;
车载终端根据预设车联网协议以第二通信链路将所述车联网驾驶数据上报至第二车联网平台。
可选地,所述将所述车辆驾驶数据上报至车联网平台的步骤还包括:
车载终端判断车辆是否出现不良驾驶行为事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浙江远程商用车研发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浙江远程商用车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065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市民综合服务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藻类培养收获一体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