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惯性器件温漂误差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03676.7 | 申请日: | 2022-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778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发明(设计)人: | 齐兵;田帅帅;程建华;姜超;李家祥;陈嘉宇;郑佳桐;林泽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C21/16 | 分类号: | G01C21/16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岳泉清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惯性 器件 误差 测试 方法 | ||
1.一种微惯性器件温漂误差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
步骤一、根据微惯性器件自身参数确定高低温箱的升温梯度ΔT,将微惯性器件放置在高低温箱的安装基座上,选取测温精度大于2倍的升温梯度ΔT的测温传感器对微惯性器件所处环境温度进行采集;
步骤二、控制高低温箱将微惯性器件所处环境温度降低至微惯性器件工作温度下限值,待微惯性器件和测温系统实测数据均稳定后,记录微惯性器件所处环境温度Tt1和微惯性器件输出Dt1;
步骤三、根据高低温箱的结构及其空间参数,确定升温间隔tp;
步骤四、按照步骤三所述的升温梯度ΔT和升温间隔tp调整微惯性器件所处的环境温度,实时记录升温过程中微惯性器件所处温度Tt1和微惯性器件输出直至达到微惯性器件工作温度上限值,并维持该温度直至微惯性器件输出数据和温度传感器实测数据稳定1h,获取一组微惯性器件所处温度Tt1和微惯性器件输出数据;
步骤五、重复执行步骤三和步骤四,直至获取n组微惯性器件温度Tt1和微惯性器件输出从n组微惯性器件温度Tt1和微惯性器件输出任意选择一组作为温漂误差测试数据,完成微惯性器件温漂误差测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惯性器件温漂误差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根据微惯性器件自身参数确定高低温箱的升温梯度ΔT的方法为:
利用公式:
计算获取升温试验的升温梯度ΔT,其中,ΔES为微惯性器件温漂误差的敏感度,α为零率温度变化系数,β为灵敏度温度变化系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微惯性器件温漂误差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根据高低温箱的结构及其空间参数,确定升温间隔tp的具体方法为:
利用公式:
tp≤ts 公式二
获取升温试验的升温间隔tp的取值范围,其中,ts为空间环境热传导时间;
其中,平面P1是温度控制单元所安装的高低温箱内壁所在平面,平面P2为通过高低温箱底面几何中心且平行于平面P1的平面,平面P3是微惯性器件最左或最右端所在且平行于参考平面P1的平面,b1是平面P3到平面P1的垂直距离,b2是平面P2到平面P1的垂直距离,C为当前试验环境空气比热容,ρ为当前试验环境空气平均密度,λ为空气导热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03676.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交通文本检测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下一篇:一种文章阅读速度训练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