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富硒大麦虫的养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501997.3 | 申请日: | 2022-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664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2 |
发明(设计)人: | 郑中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金常安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A23K50/90;A23K10/37;A23K10/30;A23K20/163;A23K10/35;A23K10/20 |
代理公司: | 池州优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98 | 代理人: | 袁辉志 |
地址: | 430040 湖北省武汉市东***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麦 养殖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富硒大麦虫养殖技术领,且公开了一种富硒大麦虫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挑选饲养场、选择优良的虫种、搭配饲料、选择饲养器具、饲养环境管理、消毒防疫和饲养管理。该富硒大麦虫的养殖方法,通过温湿度传感设备获取富硒大麦虫饲养环境的温度值与湿度值,与设置的温湿度阈值进行对比,获取的值不在设置的阀值之间时,开启警报设备提示饲养人员,关注温湿度情况,并进行对应调整,使富硒大麦虫始终处于一个适合生产发育的恒温恒湿的环境,有助于促进富硒大麦虫的生产发育,饲养人员可从温湿度传感设备轻易的获取到饲养环境的温湿度值,且通过观察警报设备可知晓是否需要调整温湿度,方便了饲养人员的饲养,实现了高效饲养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富硒大麦虫养殖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富硒大麦虫的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大麦虫是超级麦皮虫形成的,主要分布于中、南美洲,西印度群岛等地,又称超级面包虫、超级麦皮虫等,近年从东南亚国家引进,老熟幼虫最大体长7厘米左右,比一般的黄粉虫大3~4倍,产量是黄粉虫的5倍,它能够以多种食用菌菌糠作为饲料来源,可以有效地吸收其中剩余的营养成分,同时大麦虫幼、成虫虫体对天然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定向富集的能力,特别是具有较强的耐硒和富硒能力。
现有的富硒大麦虫基本都是采用人工养殖的方式,饲料的投喂、消毒杀菌、温湿度的控制等等都是依靠人工完成的,在所有环境因子中,以温湿度对富硒大麦虫的生长发育的影响作用最大,而现有的控制温湿度的方式都是人工使用温度计进行监测,操作起来非常的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富硒大麦虫的养殖方法,具备高效养殖等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控制温湿度的方式都是人工使用温度计进行监测,操作起来非常的费时费力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高效养殖的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富硒大麦虫的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挑选饲养场地:工厂化规模生产富硒大麦虫可充分利用闲置空房,但为了集约化管理,最好相近连片,形成一定的产量规模;
2)选择优良的虫种:挑选体格大,色泽鲜艳、体态饱满的虫种,好的虫种决定了富硒大麦虫的产量和品质;
3)搭配饲料:精料可用麦麸70%、玉米粉10%、面粉6%、豆渣2%、细米糠12%、白唐4%配制,青饲料可用菜叶、瓜果皮、萝卜、土豆、南瓜、红薯等;
4)选择饲养器具:饲养盘、饲养架、分离筛、产卵盘、孵化箱、羽化箱、温湿度传感设备、警报设备、旧报纸或糙纸和清扫用具;
5)饲养环境管理:将富硒大麦虫控制在生长发育所需的最佳温度下,每个月要用生石灰在场地角落,走道消毒2天后清除;
6)消毒防疫:及时清除死亡虫体,以免霉烂变质导致流行病发生,每月使用生理盐水0.9%擦拭饲养器具,再将酒精70%使用喷壶喷涂在擦拭完毕的饲养器具上,进行全面的杀菌消毒作业;
7)饲养管理:幼虫饲养、蛹期管理、成虫的饲养、卵的收集、卵的孵化和蛹的羽化。
进一步,步骤4所述孵化箱和羽化箱由双排多层隔板组成,两层之间的距离是饲养盘高度的1.5倍,底层留出较大空间以便置水保湿。
进一步,步骤4所述分离筛包括20目、40目、50目铁丝网或尼龙丝网,四周用1厘米厚的木板做框制成分离筛,用于分离幼虫和虫粪。
进一步,步骤4所述温湿度传感设备与警报设备信号连接,温湿度传感设备固定安装在孵化箱和羽化箱的内顶壁,警报设备固定安装在孵化箱和羽化箱的顶部。
进一步,步骤1所述闲置空房必须堵塞墙角孔洞、缝隙,水泥抹平地面,粉刷一新,场地使用前要用高锰酸钾泡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金常安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武汉金常安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5019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