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变分自编码器和属性的动态访问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498302.0 | 申请日: | 2022-05-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449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 发明(设计)人: | 秦益飞;胡钺琳;胡晓燕;杨正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易安联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9/40 | 分类号: | H04L9/40;H04L43/16;G06F21/60;G06K9/62 |
| 代理公司: | 南京华恒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35 | 代理人: | 裴素艳 |
| 地址: | 211111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编码器 属性 动态 访问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变分自编码器和属性的动态访问控制方法,包括静态规则匹配和基于变分自编码器(Variational Auto‑Encoder,VAE)的动态访问决策。输入一条访问请求后,静态规则匹配对访问用户组、访问时间等静态属性进行匹配,过滤出符合要求的请求;然后,利用Intro‑VAE对请求的报文流量特征及请求对应会话的统计特征计算损失误差,若低于一定阈值则对其访问授权。同时,本发明利用增量学习对Intro‑VAE实现了模型更新,以适应新样本的加入。本发明能够有效地实现动态访问控制,及时发现并阻断网络中的异常访问行为,并且适用于标记样本量极少且缺乏异常样本的情况,更符合实际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网络空间安全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基于变分自编码器和属性的动态访问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与大数据时代的快速发展,海量的数据进入互联网中。如何保护数据不被恶意访问,保证数据操作在有权限的情况下执行,是访问控制讨论的主要问题。访问控制作为确保信息安全的关键技术,可以有效地监控资源的访问,防止未经授权的信息流产生。
网络环境日益复杂,需要实现高要求、细粒度、动态的访问控制。在这种情况下,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Attribute-Based Access Control,ABAC)作为一种新兴的访问控制形式应运而生,其基于访问用户、访问资源、环境条件和执行操作等的属性制定访问策略。由于属性可以从不同角度描述实体,且属性值是随着时间可变的,因此ABAC允许用户根据实际情况更改访问控制策略,可以有效地解决动态大规模环境中的细粒度访问控制问题。ABAC是新的计算环境中的一种理想的访问控制模型,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为了适应复杂网络中动态访问控制的需求,出现了更多根据其应用场景而改进的访问控制变种,如基于风险、上下文、工作流等的访问控制,它们通过风险评估、机器学习或上下文感知等进行动态访问控制,利用更丰富的数据确定个人身份的可信度,实现实时的访问控制决策和策略执行。但是,这些访问控制的实现需要足够的先验知识、标签分类的数据,可能受一定条件的约束,不具有通用性,不能很好地直接应用到实际中。
在面对巨量无标签的网络数据时,由于缺乏足够的先验知识和已建立的数据类别标注标准,手工类别标注的任务量大,成本高。这种情况下,无监督学习是一种比较好的解决方法。自编码器作为一种无监督学习算法,在异常检测方面有较广泛的应用,使用正常样本训练模型,通过模型输出的损失误差进行分类,可以解决攻击样本少、数据无标签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背景技术的缺陷和问题,提供了一种基于变分自编码器和属性的动态访问控制方法,通过VAE异常检测实现多因素属性决策,从而解决动态访问控制中对先验知识和标签数据高要求的问题,有效地实现访问控制动态决策,在整个访问过程中根据用户访问行为进行访问控制。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变分自编码器和属性的动态访问控制方法,包括静态规则匹配和基于VAE模型的动态访问决策两部分,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设置访问控制的静态规则;
步骤2、获取日志文件,提取数据特征,训练VAE模型;
步骤3、在有新类型的用户数据时,对VAE模型进行增量训练;
步骤4、结合静态规则与VAE模型,实现动态访问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具体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1.1、根据应用场景设置静态访问规则,如访问用户组、访问资源ID、访问操作、访问时间、连接网络等;
步骤1.2、将所设置的静态访问规则转化为XACML标准语言表示。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如下子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易安联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易安联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983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