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变分自编码器和属性的动态访问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498302.0 | 申请日: | 2022-05-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449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 发明(设计)人: | 秦益飞;胡钺琳;胡晓燕;杨正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易安联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9/40 | 分类号: | H04L9/40;H04L43/16;G06F21/60;G06K9/62 |
| 代理公司: | 南京华恒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35 | 代理人: | 裴素艳 |
| 地址: | 211111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编码器 属性 动态 访问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基于变分自编码器和属性的动态访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静态规则匹配和基于VAE模型的动态访问决策两部分,包括如下几个步骤:
步骤1、设置访问控制的静态规则;
步骤2、获取日志文件,提取数据特征,训练VAE模型;
步骤3、在有新类型的用户数据时,对VAE模型进行增量训练;
步骤4、结合静态规则与VAE模型,实现动态访问控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变分自编码器和属性的动态访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具体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1.1、根据应用场景设置静态访问规则;
步骤1.2、将所设置的静态访问规则转化为XACML标准语言表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变分自编码器和属性的动态访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具体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2.1、获取日志文件,以每条访问请求为单位对用户访问行为计算特征;
步骤2.2、将特征数据进行数字化和标准化处理;
步骤2.3、通过聚类算法对原始数据集分类,将数据量远大于其他类的一类数据集作为正常访问数据,得到VAE模型的训练集;
步骤2.4、设置VAE模型网络结构和损失函数;
步骤2.5、利用训练数据集训练VAE模型,计算异常分类的阈值,并保存模型参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变分自编码器和属性的动态访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4中的VAE模型采用Intro-VAE网络结构,由编码器、解码器和辨别器组成;编码器的损失函数等于VAE网络和辨别器两部分输出的损失函数相加,解码器的损失函数等于重构损失函数加辨别器输出的损失函数;异常分类的阈值等于训练后的VAE模型测试训练样本得到均方误差的均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变分自编码器和属性的动态访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具体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3.1、将新类别的数据按照步骤2中所述特征数据计算方法,得到数据集Si;
步骤3.2、生成服从标准正态分布且与特征数据相同维度的随机数数据集R,将数据集R输入原VAE模型的解码器中,得到与原数据集Xi-1分布相同的数据集Si-1;
步骤3.3、合并数据集Si-1和数据集Si,得到数据集Xi;
步骤3.4、利用数据集Xi重新训练 VAE模型,计算异常分类的阈值,并保存模型参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变分自编码器和属性的动态访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2中的随机数数据集R与数据集Si的大小比例取决于原有数据用户与新类型用户的数量比例。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变分自编码器和属性的动态访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4只需要保存本次训练后的VAE模型参数用于后续增量学习,不需要保存训练所用的数据集。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变分自编码器和属性的动态访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具体包括如下子步骤:
步骤4.1、在输入一条访问请求时,计算该条请求的相关属性;
步骤4.2、将生成的属性特征向量输入访问控制引擎中,根据静态访问规则判断该条请求是否是合法的,拒绝不符合要求的请求;
步骤4.3、对于通过规则过滤的请求,将其特征向量输入VAE模型计算重构损失函数,判断是否为异常请求;
步骤4.4、输出访问决策的结果。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变分自编码器和属性的动态访问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3中VAE模型判断异常时比较重构损失函数和异常阈值的大小,若大于异常阈值则为异常,拒绝访问,反之则通过访问请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易安联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易安联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9830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