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磨高阻尼慢回弹聚氨酯发泡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498293.5 | 申请日: | 2022-05-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057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0 |
| 发明(设计)人: | 郑玉婴;王利;王天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8G18/76 | 分类号: | C08G18/76;C08G18/48;C08G18/63;C08K9/06;C08K3/34;C08G101/00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林文弘;蔡学俊 |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磨 阻尼 回弹 聚氨酯 发泡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耐磨高阻尼慢回弹聚氨酯发泡材料,其特征在于:由下述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聚醚多元醇40~60份,聚丙二醇40~60份,聚合物多元醇0~20份;耐磨增阻尼剂1~4份,胺类催化剂1.2~2.4份,锡类催化剂 0.4~1.2份,发泡剂1.0~3.0份,异氰酸酯 40~65份;所述耐磨增阻尼剂为云母接枝聚醚改性硅油MC-PMSO,所述聚醚多元醇、聚丙二醇、聚合物多元醇重量份数之和为100;所述聚醚多元醇为万华集团生产的聚醚多元醇WANOL F3135;
所述耐磨增阻尼剂的制备步骤如下:
1)KH-151@MC的制备:取1 g 干法云母粉加入装有100 mL无水乙醇的250 mL圆底烧瓶中,于超声清洗机内100W超声1 h,然后将10 mL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加入云母分散液中,在氮气气氛下,常温磁子搅拌24 h,最后将产物置于70℃真空干燥箱中24 h,待用;
2)MC-PMSO的制备:在配有温度计、氮气导气管和回流冷凝器的250 mL三口烧瓶中,加入30 mL失水山梨醇单油酸酯聚氧乙烯醚、40 mL二甲基硅油和0.2 mL催化剂三氟乙酸及8g KH-151@MC,在转速200 r/min下磁子搅拌,并通氮气,加热至100℃,稳定,在此温度下保温反应3 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60℃,出料,得到透明状液体产品,即云母接枝聚醚改性硅油MC-PMSO,即耐磨增阻尼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高阻尼慢回弹聚氨酯发泡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丙二醇的分子量为3000,聚合物多元醇为宁波宏义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聚合物多元醇36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高阻尼慢回弹聚氨酯发泡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胺类催化剂为聚氨酯催化剂A33,锡类催化剂为聚氨酯催化剂T9,发泡剂为去离子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磨高阻尼慢回弹聚氨酯发泡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异氰酸酯为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
5.一种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耐磨高阻尼慢回弹聚氨酯发泡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聚醚多元醇、聚丙二醇、聚合物多元醇混合,然后按配方依次加入耐磨增阻尼剂、胺类催化剂、锡类催化剂、发泡剂,搅拌,再加入异氰酸酯,搅拌,倒入模具中,待熟化后脱模,切割即得产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耐磨高阻尼慢回弹聚氨酯发泡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将聚醚多元醇、聚丙二醇、聚合物多元醇按比例加入到容器中,然后按配方加入耐磨增阻尼剂、胺类催化剂、锡类催化剂、发泡剂,在转速为1200 r/min的搅拌机下搅拌30秒,记为A组分;
2)称取异氰酸酯加入到另一容器中记为B组分;
3)自由发泡:将B组分倒入装有A组分的容器中,然后在转速为2500 r/min的搅拌机下搅拌6-8秒钟,待体系发白,将体系倒入模具中,控制模具温度在25±0.5℃,24-72小时后切割,即得到耐磨高阻尼慢回弹聚氨酯发泡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大学,未经福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98293.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