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工件加工用自动定位点焊机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495015.4 | 申请日: | 2022-05-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996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27 |
| 发明(设计)人: | 陈红章;陈陆军;李小妹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海凌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K37/04 | 分类号: | B23K37/04;B23K37/00 |
| 代理公司: | 合肥正则元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0 | 代理人: | 付金浩 |
| 地址: | 231200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桃花镇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工件 工用 自动 定位 点焊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件加工用自动定位点焊机,包括底座和点焊设备,所述点焊设备位于底座的上方,所述点焊设备上设置有挡光机构,所述挡光机构包括活动套设在点焊设备上的挡光罩,所述点焊设备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用于固定目标工件的按压机构,所述按压机构包括与点焊设备外壁固定连接的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两个橡胶块对目标工件进行按压固定,防止其在点焊操作时出现偏移晃动,通过挡光罩向下移动,挡光罩对点焊设备点焊操作时所产生的强光进行遮挡,减少操作者工作时眼睛受到的损伤,由于橡胶块对目标工件进行按压,点焊设备与目标工件分离,防止点焊设备与目标工件粘接,导致目标工件发生偏移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点焊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工件加工用自动定位点焊机。
背景技术
如图8所示的公开号为CN209716706U的现有技术,传统的点焊机在对目标工件进行点焊操作时,需要对目标工件进行固定,防止出现目标工件晃动偏移,点焊机在与目标工件分离时会有粘合现象,容易出现目标工件移动,同时点焊机在操作过程中会产生强光和有害气体,操作者长时间处于此环境下容易造成身体损伤,且现有的点焊机一次仅能对一个目标工件进行点焊操作,点焊的效率低下。
发明内容
本方案解决的技术问题为:
(1)如何通过设置挡光机构,两个橡胶块对目标工件进行按压固定,防止其在点焊操作时出现偏移晃动,通过挡光罩向下移动,挡光罩对点焊设备点焊操作时所产生的强光进行遮挡,减少操作者工作时眼睛受到的损伤,由于橡胶块对目标工件进行按压,点焊设备与目标工件分离,防止点焊设备与目标工件粘接,导致目标工件发生偏移的情况;
(2)如何通过设置吸气机构,抽风机对过滤箱内的空气进行抽出,配合软管将点焊设备点焊操作时所产生的有害气体吸收进过滤箱内,降低操作者吸入有害气体的量,同时通过四个导向杆与滑块固定连接,使得滑块与点焊设备的位置始终保持对应;
(3)如何通过设置移动机构,第二伺服电机正向转动,带动滚轮在导轨上滚动,配合移动块带动点焊设备移动定位,从而点焊设备可以快速的对多个目标工件进行点焊操作,提高了工件点焊的效率。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工件加工用自动定位点焊机,包括底座和点焊设备,所述点焊设备位于底座的上方,所述点焊设备上设置有挡光机构,所述挡光机构包括活动套设在点焊设备上的挡光罩,所述点焊设备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用于固定目标工件的按压机构,所述按压机构包括与点焊设备外壁固定连接的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呈上下设置,所述第一限位板与第二限位板之间的点焊设备上固定安装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中部通过销轴转动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的两侧分别啮合连接有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关于销轴中心对称设置,且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的两端均活动贯穿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一齿条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橡胶块,所述第一齿条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与第二限位板之间的第一齿条上套设有推力弹簧,所述推力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挡板和第二限位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条的顶端与挡光罩的顶板内壁固定连接;当点焊设备向下降时,两个橡胶块对目标工件进行按压固定,防止其在点焊操作时出现偏移晃动,通过推力弹簧收缩,第一齿条上升配合齿轮传动,带动第二齿条下降,使得挡光罩向下移动,将目标工件罩住进行点焊操作,通过挡光罩对点焊设备点焊操作时所产生的强光进行遮挡,减少操作者工作时眼睛受到的损伤,当点焊操作完成之后,由于推力弹簧推动两个橡胶块对目标工件进行按压,点焊设备上升与目标工件分离,防止点焊设备与目标工件粘接,导致目标工件发生偏移的情况。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挡光罩的顶面四个拐角处均活动插设有导向杆,所述挡光罩的正面开设有吸气孔。
本发明的进一步技术改进在于:所述底座的顶面中部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设置有吸气机构,所述吸气机构包括滑动设置在滑槽内部的滑块,所述滑块与四个导向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滑块的顶部通过支撑架固定安装有吸气口,所述吸气口的位置与吸气孔的位置相对应,所述吸气口的正面连通有软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海凌精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海凌精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950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