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候性尼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93953.0 | 申请日: | 2022-04-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522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凌国安;韩洪斌;张卫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明睿纺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77/06 | 分类号: | C08L77/06;C08K9/04;C08K3/22;C08K3/04;C08G69/26;D01F6/90;D01F1/10 |
代理公司: | 无锡智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92 | 代理人: | 宋春荣 |
地址: | 223900 江苏省宿迁市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耐候性 尼龙 复合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耐候性尼龙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是将聚酰胺和填料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并将混合料经双螺杆挤出而得。本发明的主体为己二酸和己二胺聚合所得尼龙66、己二酸和1,5‑戊二胺聚合所得尼龙56,通过两者配合获得较好的耐候性和强度,辅以纳米氧化锆、石墨烯,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耐候性和强度,可用于渔网的制作,满足渔网的工作环境要求,大大延长了渔网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尼龙复合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候性尼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渔业捕捞、养殖是中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悠久,意义重大。古时候人们使用粗布与麻制造成渔网,用于捕捞,但这种渔网的韧性差,强度低,非常容易腐烂,寿命短,无法长期使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渔网材质也由传统棉麻升级为各种塑料类人工纤维,比如聚乙烯、尼龙等。
其中,聚乙烯的力学性能一般,抗蠕变性差,耐磨性差,韧性差,故聚乙烯制成的渔网使用体验仍然较差。目前比较常用的是尼龙渔网,尼龙具有优异的耐磨性,强度较高,但是其耐热性和耐光性较差,在长期浸水、腐蚀和暴晒后,非常容易断裂,严重影响了渔网的使用寿命。
专利申请CN105754263A公开了一种高韧性抗菌渔网,由以下成分制成:三元乙丙橡胶、聚偏氯乙烯、聚异戊二烯橡胶、松香、聚邻苯二酰胺、聚丙烯酰胺、玻璃纤维、玄武岩、纳米硅藻土、竹粉、氧化锌、增塑剂、助剂。该专利申请制作的渔网加工工艺简单,通过采用对三元乙丙橡胶进行预处理配合本发明中其它成分,渔网材料拉伸强度能够提高41.5%,能够提高断裂伸长率和韧性,通过助剂与其它成分的配合能极大的提高了制作的渔网的抗老化能力,提高各成分之间的相容性,改善耐候性,并且能够极大提高渔网的抗菌能力,降低了生产成本;通过玻璃纤维、经过混合处理的硅藻土和松香、玄武岩、氧化锌、竹粉相互配合,渔网韧性能够提高44.9%,增强韧性和抗菌能力。但是该专利申请所得渔网无论是抗紫外性能还是耐腐蚀性都不太理想,无法满足长期使用需求。
专利申请CN107190346A公开了一种尼龙渔网线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原料称取、(2)混料挤出造粒、(3)挤出成型、(4)冷却包装。该专利申请通过对原料成分、加工工艺的合理选择搭配,最终制得的尼龙渔网线粗细均匀、品质稳定性好,强度高,其断裂强度可提升10~15%,结节强度可提升8~11%,且其成品率可达99.8%以上,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使用价值。该专利申请的原料包括尼龙、遮光剂、颜料、分散剂、抗氧化剂、改性纳米氧化锌等,关键在于强度的提高,并没有进行耐候性改良,耐候性较差。
专利申请CN111441099A公开了一种耐候性强的渔网线单丝,是由尼龙、三元乙丙橡胶、聚丙烯、耐候增强剂、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剂、润滑剂等原料制成。该专利申请着重于抗紫外改善,但是耐腐蚀性仍然较差,长期浸泡于河水或海水中,使用寿命大大受损,严重影响渔网的长期使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候性尼龙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耐候性好,强度高,可用于渔网的制作。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耐候性尼龙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1)先以摩尔比1:0.7~0.8:0.15~0.25的己二酸、己二胺、1,5-戊二胺为原料,经聚合反应,得到聚酰胺;
(2)然后将纳米氧化锆和石墨烯按照质量比2~3:0.5~0.7混合均匀,得到填料;
(3)最后将步骤(1)所得聚酰胺和步骤(2)所得填料混合均匀,得到混合料,并将混合料经双螺杆挤出,即得所述的尼龙复合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明睿纺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明睿纺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939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