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轨道线路龙门群吊作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93448.6 | 申请日: | 2022-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6847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晏红文;李石平;陈亮陪;罗前星;朱利君;吴青考;卢云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时代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C5/02 | 分类号: | B66C5/02;B66C7/12;B66C13/48;B66C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马德胜 |
地址: | 412007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轨道 线路 龙门 作业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线路龙门群吊作业方法,若干个龙门吊通过旋转安装座呈纵向固定于第一运输平车上,新道岔及吊运工装放置于第二运输平车上,通过轨道车运输至作业现场的指定位置。通过轨道车牵引第一运输平车,并利用旋转安装座将龙门吊依次部署至线路的指定位置。轨道车牵引第二运输平车移动至指定位置,将吊运工装与若干个龙门吊的起吊机构进行连挂以实现群吊作业,吊运工装移动并起吊新道岔。轨道车牵引第一运输平车、第二运输平车驶离,通过若干个龙门吊进行群吊将新道岔横向移动至靠支腿的一侧放置。本发明能解决现有方法功能单一,同步控制精度不高,缺乏每个吊机最终位置及作业过程中载荷一致性控制,不便于操作和维护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高铁无砟轨道的轨道线路龙门群吊作业方法。
背景技术
无论是既有线路还是高铁线路,这些铁路线路在维护或铺换作业时,均需要起吊重物。特别是轨道线路上的大部件更换均需要利用起重设备,这些大部件,例如:道岔部件、轨道板及钢轨等往往长而纤细,而刚性差,需要使用特种设备进行起吊作业。目前,我国轨道线路上起吊重物主要采用轨道吊车,方便作业的地方可以使用汽车吊以及其它简易的吊具等。但是这些设备及机具都存在共同的缺点:一是轨道吊车费用高昂且易触碰接触网,占用邻线空间,作业安全性低,无法实现长大尺寸线路部件的吊运;二是汽车吊有的地方不能到达,应用场合限制大,无法实现长大尺寸线路部件的吊运;三是简易机具需要现场组装,不便于使用,作业效率低下,无法实现长大尺寸线路部件的吊运。
在现有技术中,主要有以下技术方案与本发明相关:
现有技术1为陕西江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于2014年04月29日申请,并于2014年11月19日公告,公告号为CN20395015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该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群吊同步控制系统,包括控制终端、主控制器、分控制器、远程监控计算机,主控制器用于执行控制终端的命令,接收分控制器反馈的信息;分控制器用于执行主控制器的命令,接收拉力传感器采集的信息;控制终端与主控制器、远程监控计算机之间采用无线通信控制方式;主控制器接收远程监控计算机送来的控制指令,实现对全部电动葫芦电机的正转/反转/停止的控制;设有A/D转换器采集拉力传感器的输出信号,通过SPI接口送给单片机,转换成拉力信号后再送给远程监控计算机展现给用户。该系统操作方便,提升了群吊系统的安全性能,超载停机告警,响应速度毫秒级,尤其适合起吊操作视野受阻,易受碰撞刮擦作业环境。然而,现有技术1的群吊同步控制系统,应用于建筑行业,其控制对象为塔吊,同步控制精度要求不高,系统集成化程度低,不便于操作和维护。该发明涉及的控制项点不多,只是控制某一个方向的同步性,功能单一;并且缺少对于群吊中每个吊机之间最终位置的一致性控制;即使具有超载警告功能,但对每个吊机之间作业过程中载荷的一致性缺少控制。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线路龙门群吊作业方法,以解决现有群吊方法功能单一,同步控制精度不高,缺乏每个吊机最终位置及作业过程中载荷的一致性控制,不便于操作和维护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具体提供了一种轨道线路龙门群吊作业方法的技术实现方案,轨道线路龙门群吊作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1)若干个龙门吊通过旋转安装座呈纵向固定于第一运输平车上,新道岔及吊运工装放置于第二运输平车上,通过轨道车运输至作业现场的指定位置;
S102)通过所述轨道车牵引第一运输平车,并利用所述旋转安装座将龙门吊依次部署至线路的指定位置;
S103)所述轨道车牵引第二运输平车移动至指定位置,将所述吊运工装与若干个龙门吊的起吊机构进行连挂以实现群吊作业,所述吊运工装移动并起吊新道岔;
S104)所述轨道车牵引第一运输平车、第二运输平车驶离,通过若干个龙门吊进行群吊将新道岔横向移动至靠支腿的一侧放置。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102)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时代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株洲时代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9344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