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露天矿岩质顺层边坡治理的超前预加固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210492023.3 | 申请日: | 2022-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926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2 |
发明(设计)人: | 代永新;卢敬标;王朝辉;关晓峰;任新华;张海涛;杨明月;王亚强;王骞;刘义鑫;徐全;张思远;宋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2D5/38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4111 | 代理人: | 常前发;奚志鹏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露天矿 岩质顺层边坡 治理 超前 加固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露天矿岩质顺层边坡治理的超前预加固结构,桩顶槽(1)位于边坡平台下部的潜滑面(5)的正上方,桩顶槽(1)内浇筑混凝土板(2);2~4排无缝钢管(3)安装在边坡平台钻孔内并穿过潜滑面(5),无缝钢管(3)的管壁上设有浆孔(7),注浆混凝土充满整个无缝钢管(3)并通过浆孔(7)充填进潜滑面(5)形成层间混凝土(6)。本发明能够有效地减小在露天矿山靠帮过程中的应力扰动的影响,同时其桩‑岩复合结构的支挡作用和通过钢管管身的浆孔充填进软弱结构面的层间混凝土,能够显著地提高靠帮边坡的稳定性,并且本发明嵌于路面之下的加固结构不影响台阶路面的正常通行,能够有效地提高台阶路面使用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露天矿山边坡治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矿山露天边坡治理的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对非煤矿山岩质顺层边坡的超前预加固治理尤为适用。
背景技术
对于露天开采而言,人工开采活动对矿山边坡岩体造成的扰动贯穿整个矿山边坡服役期,因此,露天矿边坡在开采过程中一直处于动态演化过程中。露天矿边坡的动态开采过程,决定了此类边坡在开采过程中具有特殊的动力损伤演化规律以及位移响应特点,特别是在边坡开采扰动与卸荷动力变化以及爆破损伤的耦合作用下,会导致露天边坡不断进行应力的重分布和下滑动力的增加,从而使得边坡稳定性逐渐降低,一旦边坡失稳,会对开采工作造成巨大的损失,同时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不可挽回的灾难。
露天矿边坡问题,直接影响露天矿开采的经济效果和生产的安全性。目前来说,大多数非煤露天矿的边坡治理基本上都是在开挖后已经形成边坡临空面后进行的坡面加固方式,如专利号为ZL201610437144.2的边坡滑坡治理的组合加固方法,采用桩-锚-梁组合结构能够有效地提高边坡稳定性,但是这种后加固方式有很大的缺陷,当在开挖形成边坡临空面的过程中,边坡岩体会由于卸荷劣化机制导致坡体的应力状态、坡面的滑移和内部的裂隙等已经发生不可逆的扰动,进而影响整个坡体的稳定性,增大加固过程中的危险性以及治理成本。
为此研发一种适用于非煤露天矿山岩质顺层边坡治理的超前预加固结和施工方法就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为了适应非煤露天矿山岩质顺层边坡治理的需要,克服现有的边坡滞后加固治理的缺陷,提高矿山边坡稳定性,降低边坡治理成本,保证矿山安全持续生产,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露天矿岩质顺层边坡治理的超前预加固结构,该超前预加固结构能够显著减少边坡岩体的不可逆的岩体损伤以提高露天矿边坡的稳定性,并且保证本发明在充分发挥预加固效果的同时不影响台阶道路的正常通行。
为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一种用于露天矿岩质顺层边坡治理的超前预加固结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发明一种用于露天矿岩质顺层边坡治理的超前预加固结构是由桩顶连接部分、注浆桩体部分组合而成。所述的桩顶连接部分是由在边坡平台上向下开挖的桩顶槽、浇筑在桩顶槽内的混凝土板构成,桩顶槽位于边坡平台下部的潜滑面的正上方,桩顶槽为在钻孔之前提前开凿的用以容纳混凝土板的立方体空间;所述的注浆桩体部分包括安装在边坡平台钻孔内并穿过潜滑面、底端深入到潜滑面下部的稳定基岩中的2~4排无缝钢管,在无缝钢管的管壁上设有浆孔,采用自下而上灌浆法对钻孔以及安装在钻孔内的无缝钢管进行灌浆形成微型钢管桩,2~4排微型钢管桩构成微型钢管桩群;所述的无缝钢管的上部位于桩顶槽内并与混凝土板相互连接,无缝钢管内灌注有注浆混凝土,无缝钢管和注浆混凝土相互粘结构成注浆桩体部分,在一定的注浆压力下,注浆混凝土能够迅速充满整个无缝钢管并通过浆孔充填进顺层之间的软弱结构面—潜滑面形成层间混凝土。
通过结构抗滑稳定性计算,所述的混凝土板的厚度一般为300mm~350mm,混凝土板的长和宽均超出微型钢管桩群边缘100~150mm。
根据边坡体内部顺层软弱夹层或结构面的产状和位置,浆孔沿着无缝钢管的管身对应边坡体内部顺层软弱夹层或结构面位置布设1~3圈,每圈的浆孔为斜面布设,以便于注浆混凝土能够通过浆孔充填进顺层之间的软弱结构面上形成层间混凝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920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认知障碍康复训练的圆桌显示装置
- 下一篇:一种集成芯片的加工制备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