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源蒸发数据治理提升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490647.1 | 申请日: | 2022-05-0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172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2 |
发明(设计)人: | 刘志武;桑学锋;张玮;李子恒;杨恒;张思琦;徐志;郑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F16/215 | 分类号: | G06F16/215;G06F17/16;G06F1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睿智保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732 | 代理人: | 韩迎之 |
地址: | 100038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蒸发 数据 治理 提升 方法 系统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源蒸发数据治理提升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涉及蒸发量数据获取技术领域。具体步骤为:构建双源数据集;根据所述双源数据集,构建所述双源数据集的完整率矩阵;在所述完整率矩阵的基础上,构建所述双源数据集的代表性相关矩阵;结合所述代表性相关矩阵构建蒸发换算系数矩阵,将所述双源数据集换算为单源数据集;基于所述单源数据集,判断数据是否缺失,若缺失,则构建修正系数矩阵进行数据插补,否则结束计算。本发明通过水面蒸发量折算系数,进而了一套完整且具有系列代表性及较高精度的长序列水面蒸发量数据,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以及实践应用价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蒸发量数据获取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双源蒸发数据治理提升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水面蒸发量是反映蒸散发最直接的资料,目前获取水面蒸发量资料的基本途径是应用蒸发器观测,以获取近似于自然水体水面蒸发量资料。我国目前气象台站主要使用的是20cm口径小型蒸发器和E-601型蒸发器。其中小型蒸发器资料开始于1950年,且该资料连续性好,对我国的气候研究有重要的价值。但是由于它安装在距地面70cm的高度上,容积小,器壁裸露于空气中,不能代表该地的实际蒸发量,在2001年以后逐渐被替代。1980年以后,我国相继安装E-601型蒸发器,它的蒸发量更接近于湖泊、水库等中小水体的实际蒸发量,但安装年份不同,地区分布不平衡,资料序列长短相差较大,因此,大区域长序列水面蒸发量数据单纯使用E-201或E-601蒸发器会存在数据缺失严重问题,混合使用会出现数据口径不一致的问题。
因为,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如何得到完整且具有较高精度的长序列水面蒸发量数据,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源蒸发数据治理提升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源蒸发数据治理提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步骤包括如下:
构建双源数据集;
根据所述双源数据集,构建所述双源数据集的完整率矩阵;
在所述完整率矩阵的基础上,构建所述双源数据集的代表性相关矩阵;
结合所述代表性相关矩阵构建蒸发换算系数矩阵,将所述双源数据集换算为单源数据集;
基于所述单源数据集,判断数据是否缺失,若缺失,则构建修正系数矩阵进行数据插补,否则结束计算。
可选的,构建所述双源数据集的方式为:根据站点蒸发皿测得的长序列蒸发数据,构建初始矩阵A1、B1;
其中,at,i,j为第t年第i天第j站点的E-601蒸发皿日测量值;bt,i,j为第t年第i天第j站点的E-201蒸发皿日测量值。
可选的,所述完整率矩阵为:
其中,ct,j为第t年第j站点大小蒸发皿同时测到的天数占该年的比例,kt,i,j为第t年第i天第j站点的E-201及E-601蒸发皿是否存在实测的判别值;y为一年的天数,闰年为366天,其余为365天。
可选的,所述代表性相关矩阵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49064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安全插座开关
- 下一篇:一种管道内直径勘探设备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